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2.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中医着眼于整体,重视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并且在这方面有丰富的治疗措施。西医注重实验研究,观察比较深入,治疗的针对性强。肺结核辨证多为肺阴虚,伴有低热、内热、咯血、舌红、脉细等,采用补肺阴,清肺热,只有症状好转,而对于结核病灶改善则帮助不大。现在吸取了辨病的长处,正在从传统用于补肺、祛瘀、镇咳如白及、黄精、丹参、百部等药物中找寻能针对结核杆菌的有效成分,来补充脏腑辨证的不足。几千年来,中药主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当然,单方、秘方、草药常常是不需辨证,有时也有很好的疗效,但就是运用单方草药时也要考虑到辨病与辨证的结合,曾观察到单方中用含砒的丸药(如砒矾丸、寒喘丸)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在追查无效的患者中则多半是热喘,而且明显热喘的患者在服用含砒的丸药有发作加剧的表现,就因为砒是大热的药物。因此即使近代医学对某些病已有较好的治法,但大多数疾病还是存在着不同体质对疾病的不同反应,所以中医的证分寒、热、虚、实,治有标本缓急,正是目前西医的病里面所欠缺的。同是一种病,有些可出现不同的证;而不同的病却可出现相同的证。因此既要重视辨病,也要重视辨证。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多属为轻微型,或早期膜型的,对激素反应较好,而增殖型、混合型则对激素反应较差,但即使激素有效者,停激素的蛋白尿反跳率很高,可达50%~80%。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辨证,因患者多半面色img白、浮肿、怕冷、舌淡而胖,具有脾肾阳虚的见证,温阳利尿对消除浮肿效果较好,但对消除蛋白尿则是个新课题。按照辨证的设想,白蛋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宜升不宜降,宜藏不宜泻,脾主升清,清即精微之气,肾主藏精,蛋白质渗漏于尿,故多采用益气补肾法。激素是通过抑制免疫为主,取效虽快却易于反跳,而益气补肾则以调整内因,改善功能为主,取效慢却较巩固。采用激素能消除蛋白尿的15例,先以强的松每日40 mg,使蛋白尿迅速转阴,在逐步撤除激素至维持量时,加用益气补肾法(少数患者在撤除激素中途加用过短程少量环磷酰胺)。结果仅个别有反跳现象,这是在病理生理基础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基于大量临床实例,总结成的“中西医结合的初步途径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发表在1973年的《新医药杂志》,并被邀在全军中西医结合大会上做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