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的问世,奠定我国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对中药毒性理论的发展亦产生巨大影响

(一)《内经》的问世,奠定我国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对中药毒性理论的发展亦产生巨大影响

《内经》中可以见到毒与药的多种关系。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云:“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素问·移精变气论》曰:“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等等,毒即是药。此外,药物的偏性或性能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陨,亦无损也。”《灵枢·论痛》曰:“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其于毒药何如?”“人之胜毒,何以知之?少俞曰:胃厚、色黑、大骨及肥者,皆胜毒,故其瘦而薄胃者,皆不胜毒也。”等等,指药物毒性即是药物偏性或性能。药物的毒副作用的大小程度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从以上《内经》的引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药物毒性含义的广泛性、相对性及运用中药毒性时的慎用性。《内经》奠定了形成中药毒性理论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