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证候组学”概念提出
“证”是人体在特定内、外条件下的病理概括,包括症状和体征;疾病指影响人体局部或整体的特定病理状态。人体自身的高度统一和谐性,使得从分子水平完全独立地对不同疾病进行研究十分困难;由于证候动态变化与兼夹特性及潜在生物学原理与疾病、方药间的联系难以被理解,使得其研究难上加难。基于此,北京中医药大学徐安龙带领的证候研究团队在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气虚体质——慢性胃病”脾虚证的系统生物学研究)资助下,提出“证候组学”概念,尝试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动态生物网络结构,从分子和系统水平建立相对精准的证候研究模型。依据“从证到中医”策略,采用SAPAS、RNA测序、脂类和蛋白质代谢及转录组学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力图较为全面地解释脾虚证发生机制和人体复杂反应;同时从“中医到证”角度,系统研究脾虚证代表方四君子汤调节免疫反应、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胃肠道功能的机制;也为脾虚证候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