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2型糖尿病,提出“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治疗新策略”

4.针对2型糖尿病,提出“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治疗新策略”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病,以口渴多饮,消谷易饥,尿多而甜,形体消瘦,体倦乏力为临床特征,古代医家多分为上、中、下三消,且倡上消主肺,中消主胃,下消主肾。消渴虽以肺、胃、肾而分为上、中、下三消,但均与脾的病理变化有关。结合现代医学最新进展表明,中医的脾包括了现代医学解剖学上的脾和胰在内,中医脾的运化功能和现代医学的胰的分泌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其中也包括糖代谢在内。“脾主运化”功能包括胰腺外分泌及部分内分泌功能。“脾”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的升清功能,相当于胰腺的外分泌功能部分,各种消化酶是实现其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不足,脾为胃行其津液的物质基础匮乏,可产生以脾虚为主要表现的各种糖尿病症状。针对上述病机新认识提出“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治疗新策略”,首创运用络病理论探讨消渴(糖尿病)中医病机,提出“益气养阴、健脾运津”治法,确立津力达颗粒组方,以人参益脾气,以黄精、麦冬益脾阴,以苍术、佩兰燥脾湿,以荔枝核畅脾气,以苦参、黄连清脾热;葛根升清气;丹参通脉络,诸药合用,以益气养阴为主,并配以清热、化湿诸药,治脾诸法并行不悖,使脾气旺而运化健,脾阴足而精自生。开展的基础研究证实津力达颗粒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结构与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等作用。最近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主持开展的津力达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钳夹试验揭示了津力达颗粒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此外,以中医脉络学说为指导探讨脉络末端之孙络与微血管相关性及2型糖尿病胰岛微血管病变机制,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功能的组织结构基础为胰腺,脾失健运导致水谷精微代谢分布的紊乱及不平衡状态的病理实质为脾络(即胰岛“孙络-微血管”)病变所导致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据此提出“通脉络”治法改善胰岛微循环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在通络代表性药物通心络胶囊保护胰岛微血管病变研究中显示,通心络可有效地改善胰岛微循环,保护β细胞超微结构,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氧化、炎症损伤。提出“运脾津+通脉络”即津力达颗粒+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消渴新治法,为该病治疗提供有效的治法与方药,治法联用在降糖、调脂、保护胰岛“孙络-微血管”结构功能完整性,改善胰岛血流灌注作用方面优于单独使用,显示出联合应用具有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之功效。同时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等方面发挥显著的治疗作用,从而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