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建研究模式影响了后续相关研究,推动了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
2025年08月10日
(一)所建研究模式影响了后续相关研究,推动了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
肾藏象的研究,从选题,就非常重视选择对中医学理论非常重要,同时又非常典型的问题来研究。肾被喻为先天之本,并且认为,久病及肾,即任何病证,迁延日久,都会发展成为中医肾的问题。选定研究题目之后,按照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思路,来具体组织研究,聘请名老中医共同制定辨证标准,按照标准收集病例,进行比较、对照,获得阳性发现,然后进入实验室,深入研究阳性发现的意义。这一研究模型被后来的研究不断引用、解释。肾藏象研究最早在1958年就制定了肾虚证辨证标准,后来经1982年制定与1986年修订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亦被国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产生了广泛的学科辐射作用。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具有特色的医学学科,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用。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中医加西医、中药加西药,两者要各取所长、优势互补,这就须要研究和开拓。在肾藏象研究的过程中,先后提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微观辨证和宏观辨证”相结合的观点,多次引起全国学术界的讨论。这些原则实际上是逐步为新生的中西医结合学科奠立一些初步的指导性方法,对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