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病机建立相应证治方法,疗效确切

2.针对病机建立相应证治方法,疗效确切

(1)针对“髓虚毒损”病机的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 基于“髓虚毒损”关键病机,任继学率先提出了出血性中风“破血化瘀、豁痰开窍、泻热醒神”的治疗大法,并以此承担了国家“八五”重点攻关课题“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该研究纳入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破血化瘀、豁痰开窍、泻热醒神”为大法的中医药治疗在脑出血急性期过程中,能促进血肿吸收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并在分子水平验证了其科学性。专家鉴定结论为“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针对颅脑水瘀病机的化瘀利水同施法 张学文提出“颅脑水瘀”的病机新观点,将瘀、水、热、毒四大病因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他认为在颅脑水瘀证治中,纯化瘀则水不去,单利水则瘀不散,唯有化瘀利水同施才是正治,因此拟订“化瘀利水、醒脑通窍”大法进行治疗,在通窍活血汤基础上化裁出脑窍通方,疗效显著。

(3)取法温病理论,提高脑病治疗效果 张学文在脑病诊疗中,善用温病理论和方药,扩大了脑病的治疗方法和途径,提高了脑病治疗效果。他临床常用清心开窍法,在诊治中风时使用中药安宫牛黄丸等“三宝”口服,或以其静脉剂型醒脑静、清开灵静脉点滴,中药汤剂中酌加黄连、冰片、郁金、丹参等清热开窍之品,临床证明该疗法对于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具有促醒、脑保护、加快肢体功能康复的作用,现已成为救治中风昏迷的常用方法之一。治疗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所致颤证时,抓住病机和临床表现与温病后期热入下焦,耗伤真阴,虚风内动证候的相似之处,常以三甲复脉汤或大定风珠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神呆,反应迟钝,言语艰涩不利时,抓住其与中医痰阻机窍在病机、临床表现上的相似之处,使用化痰开窍法,在辨证基础上酌加化痰开窍之品,临床证明可显著地促进患者语言的恢复。

(4)把握核心病机,异病同治,利用虫类药益肾蠲痹 朱良春倡导治病应当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在临证实践中,始终坚守着这一理念。他创立的益肾蠲痹法治疗痹病(风湿病)的诊疗技术,是其一生中主要的学术贡献之一。他对中风病及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也充分体现了这一学术特点。朱良春认为,中风病与痹病,两者具有共同的病机特点,即肾虚为本,邪闭经络为标。因此认为,两者在治疗方法上,可以互相借鉴,可以采用益肾蠲痹法治疗中风病。这是对益肾蠲痹法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实属异病同治。关于“益肾”,应当明辨阴阳。朱良春认为中风病之肾虚,根在肝肾阴血不足,特别在中风后遗症期,易及肾阳,不可尽被“肝肾阴虚”之论所束缚。尤其对于久而不复的中风后遗症,应当从肾阳不足考虑。在中风后遗症期,在阴虚阳亢症状不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不能有效地恢复的前提下,适当进行温补肾阳,可以起到激发神经系统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