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  语

三、结  语

当代国医大师在传承古代胸痹论治理论的基础上,在冠心病的诊治中多有创新。完善了冠心病血瘀证诊治体系,在“胸痹”以虚为本基础上补充了从脾胃虚弱论治冠心病,拓展了冠心病“热毒之变”认识,并深化冠心病之络病诊治。

除此之外,在冠心病的中医理论中,还有很多具有特色的经验之说,如陈可冀提出“瘀毒”致变是冠心病稳定期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病因,任继学提出冠心病患者存在先天伏寒于肾的病机,方和谦主张从肝论治,苏荣扎布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分别在早、中、晚让患者服用不同药物,王玉川倡导脑力劳动者通过运动和按摩可以达到舒筋活络、调畅气机的目的,从而防止各种心脏病、脑病的发生等。

参考文献

[1]张京春.陈可冀院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学术思想与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7):634-636.

[2]杨俐,许丽平,马洁,等.郭子光辨治冠心病心绞痛经验[J].中医杂志,2010(11):971-972.

[3]周慎,刘祖贻.国医大师刘祖贻治疗冠心病经验[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1):9-12.

[4]金先红,陶洁.张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J].中医研究,2008(5):40-41.

[5]赵益业,林晓忠,邓铁涛,等.邓铁涛以心脾相关学说诊治冠心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7(4):5-6.

[6]刘绪银,路志正.国医大师路志正从脾胃论治胸痹(冠心病)[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7):1-4.

[7]李士懋,田淑霄.中医师承学堂——火郁发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16.

[8]吕文亮.梅国强临证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思辨特点[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11):2866-2868.

[9]唐蜀华,蒋卫民.“瘀热”病机理论的形成及临床意义——周仲瑛国医大师“瘀热”相关学术经验发微之一[J].江苏中医,2014(4):1-4.

[10]武雪萍,于小勇,刘超峰.雷忠义主任医师辨治冠心病心绞痛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1(19):79-80.

[11]王艳,郑国庆.风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张志远学术经验系列(八)[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3):436-438.

(执笔人:李子赟、胡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