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基本理论

1.骨折基本理论

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骨折周围软组织病理分类可以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骨折的诊断内容包括骨折是否存在、骨折的类型、骨折移位情况和并发症等。应仔细询问病史,分析病症及体征,结合X线表现,得出全面的正确的诊断。骨折愈合的过程包括炎症反应期、骨折修复期和塑形改造期。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与患者体质,骨折解剖部位,骨折的严重程度等有关。主观因素主要与骨折的治疗不当有关。因此,在处理骨折时,首先要恪尽职守,避免因处理不当而影响骨折愈合。其次要改善治疗措施,纠正或补救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客观因素。中西医结合疗法是在适当麻醉下,采用早期无损伤或少损伤的手法复位,合理有效的局部外固定,积极适当的功能锻炼等措施来处理骨折,使骨折愈合速度加快。即使对某些愈合缓慢的病例,仍可及时地改进固定方法,延长固定日期,采用适当的功能锻炼争取骨折愈合。除非从临床检查及X线表现确定骨折已达到真正不愈合的程度,不要过早地采取手术治疗。外固定时间的长短,仅表明骨折是按期愈合还是延迟愈合,不能作为决定骨折不愈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