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生药学时期

(二)近代生药学时期

1815年德国人西德勒(C.A.Seydler)发表了Analectapharmacognostica一文中首次出现了“pharmakognosie”,意为药物(生药)的知识。其后,德国学者马蒂尔斯(Martius)在大学课程中设立了“pharmakognosie”的科目,标志着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1880年,日本学者大井玄洞将“pharmakognosie”译为“生药学”。1890年,下山顺一郎编著的第一版《生药学》出版。生药学最初被认为是商品学的一部分,其主要研究从自然界所得到的药物基源和品质。生药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当时药物国际贸易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贸易中药物、制剂原料和中间产品种类不断增加,生药常以破碎的或粉末的状态而出售,如何鉴定生药真伪和品质优劣成为药学中的重要问题。仪器检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生药学的发展,使其成为独立的学科。

19世纪中叶,通过引进了现代鉴定药材的理论和方法,并将现代科学与我国古本草学结合,促使我国近代生药学萌芽。这对后来应用生药学的现代鉴定知识和技术,整理研究中药,起到了先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