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与标志性成果
强肝软坚汤开创了中药复方防治肝硬化实验研究的先河,而中医药防治器官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起始于肝纤维化“血瘀阻络”的病机认识,“临床-实验-再临床”的研究实践,从活血化瘀桃红饮为主辨证加减有效改善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肝功能及周围微循环,到发现桃仁提取物的治疗可使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肿大的肝脾缩小、肝血流量及尿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排泄量增加。而主要临床症状,如疲乏等的改善与安慰剂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而症状恰恰又是中医辨证及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临床证候表现的再分析促进“正虚血瘀”是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假说的提出,即“血瘀阻络为肝纤维化的基本病理因素,正气亏虚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内在条件”,血瘀正虚是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扶正化瘀可能是其基本治法。结合以往临床经验,提出虫草菌丝合桃仁提取物抗肝纤维化治疗的设计思路。通过家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实验,初步证实了扶正化瘀法、桃仁提取物合虫草菌丝的抗肝纤维化效果优于其中任一单味药物,从而为开展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临床研究采用分层配对、随机分配、安慰剂对照的盲法进行疗程6个月的临床观察;治疗前后的腹腔镜下肝大体观察,肝活检病理组织学观察及胶原代谢有关指标,如肝组织间质型胶原酶活性及其胶原酶活性的抑制物、血清α2-巨球蛋白含量,胶原降解代谢产物、尿羟脯氨酸排泄量,以及血清单胺氧化酶B(monoamine oxidase B,MAO-B)活性、Ⅲ型前胶原肽(amino terminal procollagen typeⅢpepetide,PⅢP)等,结合常规肝功能、免疫功能等实验指标的治疗前、中、后的动态观测,表明桃仁提取物合虫草菌丝可有效地促进肝纤维化逆转,改善门脉高压,调整机体异常的免疫状态,明显改善疲乏等主要临床表现。进一步采用此方法进行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试验,显示该治疗方法能显著提高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含量,减轻门脉高压;降低其异常增高的血清MAO-B活性、血清PⅢP及血浆Hyp含量;改善机体异常的免疫状态及临床症状。治疗前后腹腔镜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肝脏表面纤维沉积减少,色泽由晦暗转为红润,质地变软,网膜血管曲张程度减轻;活检肝组织光镜下见到纤维间隔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显示肝内Ⅰ、Ⅲ型胶原,PⅢP,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由活化状态转为静息态,肝窦毛细血管化病变明显改善。表明虫草菌丝合桃仁提取物既可促进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内胶原等细胞外间质成分的降解,又能抑制HSC的活化及胶原的合成。四氯化碳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实验,证实桃仁提取物合虫草菌丝的抗肝纤维化效果优于其中任一单味药物,为扶正化瘀法抗肝纤维化的治疗研究开辟了可期待的发展方向。迄今为止,中药复方治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有效性获得了诸多的重复验证,已有多个中药新药用于临床10余年,显示出良好的综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