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提出补法运用的原则
段富津临证中使用“补”法时,提出应当在“虚则补之”大前提下,充分运用“补而散之”“补不留邪”“补而不滞”“补而不失”等技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补”法的功效。所谓“补而散之”是指在使用补益药同时,应用发表散气药如防风、升麻、柴胡、羌活等辛温发散药,或者川芎、香附、郁金芳香通气之药,借发散温通之力,把补药的力量运至全身,并且辛散及芳香通气之药可以通调三焦和经络之滞气,既可促使营卫气血正常运行,又可以给补药的输送开通道路。所谓补而不失是指正气虚或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一般皆缘于虚证久治不愈。虚证如果用了补益剂之后,气、血、津、精等虚脱之证没有改善,就必须使用固涩的药物,此作用称为“补而不失”。所谓补不留邪指的是使用补益剂时,首先必须祛邪,邪去则补之有力,否则,就会补而留邪了,变生一些其他疾病。补而不滞指使用补益剂时,往往加入行气药或活血药,以避免补益而过于滋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