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肾阳虚证的分子特征

4.揭示肾阳虚证的分子特征

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如转录组技术的应用,为在分子水平更深入刻画肾阳虚证的特征提供了可能。课题组在两种肾阳虚模型进行了上述工作。其一是皮质酮大鼠模型,该模型通过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造成HPA轴抑制,模拟肾阳虚证临床研究的结论。实验选择正常组、皮质酮模型组(肾阳虚证模型)、右归饮组、桃红四物汤组SD大鼠,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淋巴细胞等组织,以Affymetrix全转录组芯片进行检测。结果肾阳虚证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γ氨基丁酸(GAB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与促甲状腺素(TSH)等,淋巴细胞的生长因子相关蛋白(GFRP),和IFN-7、IL-4、IL-6等免疫因子均为低表达,且这些基因表达为补肾复方所纠正,活血复方不能。在自然衰老肾虚证模型,以青年大鼠、老年大鼠及淫羊藿总黄酮(EF)、补肾、活血分为5组,各组均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淋巴细胞为样本,采用Affymetrix公司的大鼠基因芯片。结果显示老年组和青年组相比,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及生长激素(GH)、性激素、淋巴细胞抗凋亡、促增殖、参与免疫效应信号通路分子均呈基因低表达(差异表达两倍以上)。在比较EF、补肾、活血对老年大鼠HPAT轴的作用,下丘脑可见3组药物都使多种神经递质上调,但对整个HPAT轴的下续作用结果有明显的不同。EF除了使如此众多的Da D1R、Da D2R、α1 ER、GABA-A R、Glu R、5-HT1 R神经递质受体显著上调,还有GH与其相关的PRL R、IGFBP5以及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包括FSH、LH、androgen R)亦显著上调。在淋巴细胞可见作为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上游因子TGFβ显著上调,由此诱导一系列免疫反应,在下调促凋亡基因的同时,上调抗凋亡基因,在下调抗增殖基因的同时上调促增殖基因。通过功能对立的基因的协同作用,从而重塑基因平衡。本研究提示证涉及非常复杂的分子网络变化,证可能是一种有机综合的功能态,由一个调控中心及其所属众多分子网络所构成,作为对外界反应与自我调节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