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源性咳嗽——病名创新
(1)疾病概述 咳嗽一般认为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干祖望不拘泥于古人,提出咽喉疾病也可引起咳嗽,称之为喉源性咳嗽,咳嗽通常被认为以肺脾肾三脏不利为主要病机,或者五脏皆可致咳的观点,而“喉源性咳嗽”却将咳嗽的发病与咽喉部的病理状态相关联。
(2)病名创新 干祖望在其发表的论文“110例喉源性咳嗽患者纤维喉镜检查及其神经生理学基础”一文中提出了“喉源性咳嗽”的新病名,并依据现代化的纤维镜检查探寻了其生理学依据。
文中提出,“喉源性咳嗽”的病名首见于干祖望1985年所著的供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使用的《喉科学》中。“喉源性咳嗽系因咽喉疾病所造成的咳嗽,其主要症状是以咽痒如蚁行及异物痰阻咽喉之不适感而干咳为主。常见咽喉一痒就出现一阵咳嗽。”
干祖望不拘泥于古人,提出咽喉疾病也可引起咳嗽,称之为喉源性咳嗽,并对110例诊断为“喉源性咳嗽”的患者进行了纤维喉镜检查,发现了病变主要部位在口咽部、声门上区、声门下区,而气管内病变不明显,证明了咽喉部疾病是可以引起咳嗽的。
咽部和喉部的感觉主要靠迷走神经传入中枢,而咳嗽反射的传入神经也是迷走神经。笔者推断喉源性咳嗽是由于咽喉部炎症引起咽喉感觉异常,刺激兴奋了迷走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入到延髓,触发了一系列的协调反射效应,引起了咳嗽。因此喉源性咳嗽存在着神经生理学的基础。
喉源性咳嗽的病因为感受风邪,宣发不彻,或病初频服糖浆、凉性药、收敛药或滥用抗生素、滋补药等,使邪滞肺经,闭门留寇。或禀质过敏,微邪外感及异气(异味、粉尘)等,故治疗宣肺为先,不管它是否有表证,均不能忘记宣肺散邪,然后配以脱敏、降气、化痰、利咽。方选“喉咳宁”,本方为干祖望的经验方之一。其功能为宣肺祛风(脱敏),主治喉源性咳嗽、过敏性咳嗽、慢性咽炎等。药物组成:以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为基础方添加紫苏子、天竺黄、地龙、蝉蜕、玄参、射干、黄芩组方而成。
“喉源性咳嗽”病名为干祖望首先提出,并且在多例患者的纤维喉镜检查中得到了印证,此为对中医病症名称的创新。
一个新的病症名的出现,是一位医者集多年临床经验和学术积淀的成果,这一创新伴随着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需要做到全面分析、精准描述。咳嗽通常被认为以肺脾肾三脏不利为主要病机,或者五脏皆可致咳的观点,而“喉源性咳嗽”却将咳嗽的发病与咽喉部的病理状态相关联。从辨证和治疗上看,这一病名的确立与肺咳、脾咳等并不冲突,同样是以宣发、清利、降气、化痰为主要治法的。因此,结合现代医学,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疾病,使得病名体现出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的特点,也是新病名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