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 语
综观国医大师有关中医妇科的论文论著,其对中医妇科的理论创新主要集中在妇科疾病的诊治辨证、妇科生理周期的理论阐发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其一,本于《内经》以降的历代中医经典,突出妇科特色,活学活用中医基础理论于妇科临床诊治之中,取得突出的临证疗效,如班秀文的五脏并重、肝脾肾为本,夏桂成调脾十法、交合心肾,刘敏如的补肾法,朱南孙的乙癸同源、肝肾为纲,许润三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论治与方证相结合,柴蒿岩的肾之三最、二阳致病、补肺启肾等理论。其二,结合现代医学的女性生理病理药理最新进展,融合传统中医知识,创新性地提出新观点、新理论,如七五三奇数律、太极八卦时辰钟图、月经周期调节法等。
国医大师认为:“要提高实践,反映特色,必须温习理论,研究理论,尤其是固有的传统理论,通过反复实践,反复提升,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丰富理论,且经得起实践考验,而且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深切体会到,理论创新、理论指导临床突破的重要。
由于本次研究时间较为仓促,仅以国医大师及其主要传人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为主要资料来源,缺少对国医大师及其主要传人的直接访谈,研究广度、深度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完全代表国医大师在中医妇科学的全部贡献。期待秉承科学之精神,不受任务限制,深入开展现代中医妇科理论传承与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班秀文.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班秀文[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2]班秀文.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3]班秀文.妇科奇难病论治[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4]班秀文.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5]班秀文.北乡医话——读书与临床[J].广西中医药,1987(1):45-46.
[6]夏桂成.夏桂成实用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7]夏桂成.妇科方药临证心得十五讲[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8]夏桂成.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夏桂成.月经病中医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0]夏桂成.不孕不育与月经周期调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1]刘敏如,欧阳惠卿.实用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2]刘敏如.中医妇科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3]刘敏如.中医妇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4]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5]刘敏如,吴克明.世界传统医学妇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6]刘敏如.中医妇科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7]朱南孙.朱南孙膏方经验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8]朱南孙.朱氏妇科药对药组精粹[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19]朱南孙.朱南孙妇科临床秘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20]朱南孙.肥胖型闭经治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3):8.
[21]朱小南著;朱南孙,朱荣达整理.朱小南妇科经验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22]经燕,王清.当代中医妇科临床家丛书·许润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
[23]许润三.不吃药的养生智慧[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4]王清,经燕.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许润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25]许润三.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7.
[26]陈自明原著;薛己校注;许润三注释.《校注妇人良方》注释[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
[27]许润三.克痛汤治疗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12):15.
[28]滕秀香.柴松岩中医妇科精粹丛书:卵巢早衰治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29]柴松岩,滕秀香.柴松岩治闭经[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30]滕秀香.柴松岩妇科思辨经验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31]柴松岩,张世杰.中医谈食物保健[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32]柴松岩.对闭经病的治疗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1979(1):27-31.
(执笔人:杨 威、于 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