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络病证治基础
东汉张仲景在充分吸收《内经》等论著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撰《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学临床证治的奠基之作,首创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辨治体系。《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载:“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又言“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指出病邪通过经络传入脏腑引起疾病,经脉自身壅塞不通而导致病变,突出了“不通”是病变的中心环节,并记载了大黄
虫丸、鳖甲煎丸、抵当汤等方药,特别是虫类活血化瘀通络药为后世医家所推崇,络病证治的思想也初露端倪,推动了络病理论的建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