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2025年08月10日
一、历史沿革
脾的功能研究是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虚是最常见的证候之一,因而脾虚证研究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实际意义。《内经》对脾生理功能论述主要有:①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和《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既描述了水谷精气在全身的输布过程,也概括了脾主运化水谷精微的作用,与现代医学对消化系统功能的认识基本一致。②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灵枢·五味》“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和《灵枢·营卫生会》“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指出气血是人体生理活动主要物质之一,其生成由脾胃相互协调完成,与现代医学消化系统吸收营养并进行物质能量代谢以维持生命活动的认识较相似。③ 脾主肌肉充养四肢百骸。《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和《素问·玉机真藏论》“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说明脾主司肌肉和充养四肢百骸的属性。《内经》有关“脾”生理功能的论述,不仅奠定了“脾”在藏象学说中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地位,也提供了“脾病”(脾虚或脾实)研究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