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剂配伍规律方面有所创新

2.在方剂配伍规律方面有所创新

(1)阴阳对立,动静相济 王绵之强调以阴阳对立的观点指导组方,就是把性味功效相反的药物放在一起使用,以增强药效,消除其不利于治病的作用,达到相反相成的目的。临床还采用动静相济的办法,用静药必佐以动药,用动药必佐以静药,动静结合。一般静药量大,动药量小,阴主静,阳主动,动静结合中,动药宜清,免伤人体正气,王绵之就用当归、白芍、生地黄补血养血,但这些属阴静之药物,川芎气味辛香属动药,养血药量大,行血活血药用量少,阴主静,无力自动,必须凭借阳动之力,使阳行阴间,阴阳相生相化,若阳药多而阴药少,则濡润不足而燥热有余。养血药用量大,行血活血药用量少,这是王绵之用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2)开合适度,补必有开 王绵之治病多用党参、黄芪、白术等补脾益气,以补为主,但不是一味地呆补,必配伍芳香醒脾健胃之品,如陈皮、木香、制香附、枳壳之类,使补而不滞。若用沙参益肺气,则需马兜铃下气除痰;用白术健脾,则加枳壳以消之,有开有合。任何药物都有长处,也有短处,治病时要扬长避短,如补气要用甘温药,气虚本身运动力不足,易致气滞,多甘能令人壅,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药效就难以发挥。另外,中焦脾胃运化失常,则虚证更难恢复,故用补药时要时刻保护胃气,常配行气理气药。但不宜过用理气之药。

(3)升降相因,寒温并用 王绵之注重各脏腑气机升降之间的互相配合、相互制约,即降中有升、升中有降、入中有出、出中有入,升降有度,出入有常,形成对立统一的动态平衡。其临床特别重视脾胃升降的调治,因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四君子汤、二陈汤为常用方。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斡旋中焦气机。他在用党参、黄芪时配用磁石、怀牛膝基础上,治疗内伤杂病,常于方中加生姜,因其不仅可温胃降逆止呕,增强胃肠运动,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还有助于其他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还可矫正药物的异味,防止长期服药伤胃。其治病注重脾胃,强调扶持人体正气,因此制方偏于温补。补益药用得多,而寒凉药用得少。虽寒温并用,但以温为主,少用寒凉。治外感多宣肺透邪,反对一见热象就大量使用抗生素及石膏、黄芩、黄连、大黄等苦寒之品,克伐脾胃。

(4)轻量取效,图以缓功 治疗内伤杂病,宗《内经》“勿使过之,伤其正也”之旨,主张轻量取效,循序渐进,图以缓功,反对用药过度,损伤脾胃,用药最忌峻猛,寒、热、温、凉、行、散、补、泻过量,尚未获效,害已随之。用药如用兵,又如理丝,缓则清其绪。需小量扶持,慢慢起效;健脾胃,资化源,以恢复机体的整体功能。王绵之制方除总方味少量轻外,还考虑到气血阴阳的用药比例。相对而言,补气药用量大,行气药用量小;补血药用量大,行血药用量小。强调辨证论治,时时顾护脾胃,运用中医整体观念,阴阳学说。用药有开有合,有升有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用药药味精药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