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富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筋骨平衡”技术方法

2.创立富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筋骨平衡”技术方法

根据“恢复脊柱平衡”的学术思想,创立了治疗颈腰椎病的“整颈三步九法”“整腰三步九法”“颈腰保健操”和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脊柱平衡手法”“脊柱平衡导引术”等富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技术方法。

继承了上海石氏伤科内治经验,总结了武术伤科学家王子平先生手法治疗经验,我们结合“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的脊柱力学失衡学说,围绕“恢复脊柱平衡”的预防与治疗学思想,先后形成了“施氏十二字养生功”“颈椎保健操”“整颈三步九法”“整腰三步九法”“整膝三步九法”“脊柱平衡手法”“脊柱平衡导引术”等特色技术。“整颈三步九法”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研究纳入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基于中医特色疗法的理论基础研究)研究中。

通过对1999年至2006年采用“整颈三步九法”治疗的534例各型退变性颈椎病(脊髓型除外)患者进行统计,临床症状体征总有效率91.76%;通过对60例神经根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治疗8周后,治疗组30例(整颈三步九法)总有效率93.3%,对照组(颈托牵引)总有效率73.3%,治疗组在改善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头晕耳鸣、臂丛牵拉试验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操作无不良反应。进一步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了“整颈三步九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客观评价施氏“整颈三步九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根据入选标准纳入3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0例)和对照组(180例),治疗组采用施氏“整颈三步九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3个月和6个月使用眩晕障碍评分(DHI)和生存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4周、3个月和6个月,DHI-生理项评分、功能项评分、情感项评分具显著性差异,组间差异不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4周、3个月和6个月,SF-36及其各个维度变化具显著性差异,组间差异不明显。表明“整颈三步九法”可以显著改善眩晕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由于施氏“整颈三步九法”操作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临床与生物力学研究证明“整脊三步九法”(包括“整颈三步九法”“整腰三步九法”等)安全、有效,并通过全国脊柱病学习班、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全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向国内和境外交流并推广。2007年2月和11月,先后2次应邀在WHO整骨医学会议上(意大利米兰)介绍“整颈三步九法”和“整腰三步九法”,并参加制订中国手法原理和安全性指导文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与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成立了“功能康复科研教学基地”,顾玉东院士和施杞担任主任委员,20多位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学界的著名专家担任委员,共同推进功能康复医学的发展,打造国际康复学品牌。

从20世纪80年代,吴诚德(武术伤科专家王之平先生的传人)创立了“脊柱侧弯体疗操”,用于脊柱侧弯的防治;1999年完成对上海市10个区县的32861名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的普查工作,指导脊柱侧弯学生进行体疗操训练。90年代末,在传承吴诚德“脊柱侧弯体疗操”基础上,根据“经筋痹阻,筋骨失衡,气血失和,脏腑失调”的脊柱筋骨病发病理论,并结合古代导引术,将手法纳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康复治疗,从而形成了“脊柱平衡手法”结合“脊柱平衡导引术”的综合治疗方案,并形成了规范化文本。

联合上海华东医院、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等5家单位开展导引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在对完成的12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治疗组90例,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导引手法组痊愈率24.44%,总有效率85.56%,对照组痊愈率6.67%,总有效率23.33%,导引手法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减少侧凸Cobb角度,改善患儿肺功能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发生。该方案突破目前单纯支具治疗脊柱侧凸的观点,建立了有效、规范的脊柱侧凸导引治疗方案,形成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实用价廉、便于基层单位推广的治疗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患者侧凸角度的进一步发展,减少了患者手术率、致残率及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该方案开辟了导引治疗脊柱侧凸的研究领域,逐步建立了“特发性脊柱侧凸中医防治学”,不仅提高了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还创新了中医导引防治脊柱侧凸临床研究的新模式,发挥了中医导引在脊柱侧凸防治中的作用,丰富了中医脊柱病学的内容。目前,此项目已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鉴定,并作为第三批农村和社区适宜技术,由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在全国推广应用。

王氏武术伤科创始人王子平先生在继承古代的“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保健体操,并吸取了太极拳与气功疗法的优点,在1958年编制了“祛病延年二十式”,用于脊柱筋骨病的预防与治疗。我们在传承王氏武术伤科“祛病延年二十势”的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力学研究,创编了“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功法包括准备动作、洗脸、梳头、搓颈、松颈、按腰、转腰、磨膝、蹲髋、摩三焦、吐故纳新、调理四肢等十二个规范化动作。对60例退变性脊柱病患者研究表明,经“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治疗1个疗程后(30天),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该功法已纳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第四批农村和社区适宜技术,并成为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专项课题,录制成教学光盘(ISBN 978-7-7993-1083-1),通过全国脊柱病继续教育学习班、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全国康复医学会退变性脊柱病专业委员会向国内和境外交流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