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肠腑实证所致多器官损害的研究

(四)基于大肠腑实证所致多器官损害的研究

阳明腑实证出自《伤寒论》,是指外邪入里化热,与大肠的燥热相合,以致津液被耗,燥结成实,阻滞于中,即产生潮热、谵语、便秘、腹满而痛、脉沉实等证。《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肺与大肠相表里”语出《内经》,《灵枢·本输》言:“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同时大肠亦参与水液代谢,能吸收大肠中之水分,使大便成形。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的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的肃降。

多种急腹症,如胃肠道穿孔、重症胆道感染、腹腔脓肿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等,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现代研究发现,在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肠道的屏障功能受到削弱或损害,使大量的细菌和内毒素经过门静脉和肠黏膜淋巴系统侵入循环,造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菌群移位,并激发体内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质的级联反应,引起全身器官的损害。肺接受全部心排出量的器官且有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首当其冲地受到循环中炎性细胞和介质的损伤,引起急性肺损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起病的首要受累器官。通里攻下药物荡涤六腑之糟粕,对ALI/ARDS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虽然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脏腑表里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有2000余年历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临床上也大量存在“肠病及肺、肺病及肠”的证据,但尚无多中心循证研究的依据,为此开展了以下方面研究,以发现大肠腑实证所致肺损害的临床依据与特征,并探索其“由肠及肺”的生物学基础和通里攻下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