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了方剂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一)促进了方剂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在组方思想方面的创新。王绵之、段富津在临证时,采用了新的组方思路,如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中医再辨证,确立某证型的主方,并在主方的基础上根据症状灵活化裁,这些组方思想在中医临床上,都已经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和使用。段富津提出的“药力=药性+用量+配伍”之“药力判定公式”,明确提出“药量是标识药力的”。这种“唯药力论”思想强化了处方的严谨性,提高了临床运用的精准与疗效。在治法理论及临床应用方面的创新。如治疗慢性胰腺炎,王绵之认为胰腺的病证应属中医学的“脾病”的一部分,治当从脾论治。还总结出消导化积剂与泻下剂的4点区别。在方剂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方面,王绵之为方剂学科的创始人,多次主持、参与《方剂学》教材的编写和修订。段富津,也是国家重点学科方剂学学科奠基人,曾主编、主审多部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方剂学》教材。王世民创建实验方剂学,与姜廷良发起创刊《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倡导以实验手段研究方剂学,对当代组方与制方形式产生影响。李庆业提出“处方法”的概念,认为“方从法出”“法随证立”“安全有效”才是方剂的组成原则,而主、辅、佐、使应该是方剂的组成结构,故除主药必不可少,辅药、佐药、使药均可依据病情需要进行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