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辨病辨证
中医四诊客观化信息可用于中医辨病辨证,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1)辨病研究 近几年,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中医舌诊量化中取得显著成果,有大量学者应用该技术对临床各种不同疾病及其相关指标进行舌诊量化研究,以试图挖掘不同疾病及其相关指标的典型舌象量化特征。有研究表明舌象变化与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等关系密切,多与舌苔的颜色与厚腻有关,舌象变化与肾病、心血管疾病有关,舌色可反映血管外周阻力与心功能的状态,舌象变化还可提示肿瘤转移的倾向,便于及早采取措施。如高秀梅等对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舌象的系统观察,结果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最初,部分患者舌象可以出现典型的特征性改变,即剥斑,其表现在舌前部出现红色的、椭圆形或三角形等形态不一,平坦而不高出舌面,面积大约是2 cm×2.5 cm,其上少苔,且较周围舌面干燥少津,边界分明。此种舌象只出现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且持续时间不等,短者数小时内即消失,长者可持续1周左右,大多持续2天左右即消失,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体征,具有辅助诊断意义。目前舌诊客观化的研究,主要是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进行的,病种涉及方方面面,如子宫肌瘤患者的舌象特征研究、大肠癌临终患者舌象特征、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舌象特征研究、胃癌患者舌象分析、小细胞肺癌患者舌象特征分析、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舌象分析、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医舌诊与肾脏病理诊断相关性的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阳毒内盛证色诊客观化研究、舌象在慢性盆腔炎中应用价值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前后的舌象客观化研究比较、慢性胃炎患者腻苔的代谢指纹图谱研究、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舌象研究、支原体肺炎儿童舌色的三维分布特征分析等。
(2)辨证研究 在中医辨证研究中人们发现舌诊、脉诊等生物信息在中医辨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肾脏疾病当中,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和非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与舌象RGB(光学三原色)值定量分布能够提示患者血瘀程度。在心脏疾病当中,气滞血瘀类证患者的舌色指标R值、G值低于健康人,提示综合舌质R,G,B值可为心病瘀血舌患者的诊断、鉴别和辨证提供客观依据。哮喘不同时期及不同证型的四诊客观化参数的特征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舌脉象参数中舌色指数、苔色指数、厚苔指数、胖瘦指数在哮喘发作期各证型中有显著性差异;脉象分析指标RPSR1、RPSR3、RPSR4、RBF、RLMS2、PLMP2、RLMS3、RLMP3在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哮喘患者的这些舌脉象参数对其辨证分型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湿疹的辨证分型研究中人们发现,舌脉诊参数可作为辨证分型依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