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证胃肠动力研究

3.脾虚证胃肠动力研究

胃、结肠电图是以去极化电极由腹壁胃和结肠投影位置引导其电活动无创性检查方法。20世纪80年代,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连至诚等与中山大学电子系合作,成功研制出“微电脑胃肠电检测分析系统”,在四导描笔记录胃或结肠电图时电脑可同步采集胃或肠电信号,以傅里叶变换做频谱分析,从而可将胃或肠电图及频谱应用于脾胃虚实病证的研究。

(1)胃运动与电活动规律 ① 健康者状态:63名健康者胃电检测及频谱分析显示,体表胃电重要频率成分在(2.72±0.34)~(4.03±1.03)周/min;空腹优势频率(2.90±0.38)周/min,非活跃状态胃电频谱累加值(343±208)单位;餐后20~30 min多数人优势胃电频率加速至(3.28±0.42)~(3.50±0.50)周/min,胃电图波幅明显增高,胃电频谱累加值增加为(700±116)~(976±156)单位,活跃状态维持(17.0±8.7)min为正常餐后反应,说明健康人胃运动在餐后进入活跃状态。② 脾虚证情况:脾虚患者餐后胃电幅值及频谱累加值显著低于健康人及肝胃不和者;使用健脾方药和针刺治疗后,随着脾虚好转胃电参数趋于恢复正常;结合钡餐X线所见胃蠕动波变浅,说明脾虚证胃电和运动明显减弱;加之脾虚者胃壁细胞线粒体数目和主细胞酶原颗粒减少,可以认为纳差、食后腹胀等脾虚表现与胃内物理和化学性消化功能减弱有关。

(2)结肠运动与电活动规律 ① 健康者状态:健康者空腹结肠电主要在低频段(2.5~8.0)周/min范围,活动量适中;试餐后低频段结肠电显著增强,并出现较高频段(8~13)周/min及更高频电活动,持续约15 min后逐渐回复;较高频结肠电常可传播并相应发生集团蠕动推进性结肠运动。② 脾虚证情况:慢性结肠炎症和肠易激综合征之脾虚便溏患者,其空腹升、降结肠低频段电活动显著减弱,提示肠管张力及非推进性运动减弱,对肠腔内容物存留阻力降低而通过加快;结合电镜表现为脾虚患者结肠柱状细胞微绒毛稀疏退变和水分吸收不充分,可解释脾虚便溏患者大便稀溏、次数增多的部分病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