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五轮八廓,证候分明
先生临证恪守五轮八廓学说,但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五轮八廓学说是古代眼科医家局部诊断的重要依据。他说:“目之五轮,内应五脏。”“轮为脏之外候,脏为轮之根源,故察轮之征,可识脏腑之病。”
八廓学说是五轮学说的补充和完善,先生识八廓是按八卦定位,以轮上血络的变化来说明脏腑经络的病变。此血络上系于脑,下贯脏腑,输布精气,滋养于目。所以观察轮上的血脉丝络的粗细、连断、乱直及起止部位,便可测知病变的深浅、轻重、虚实、盛衰、自病传病、生克顺逆。如血轮赤丝色鲜,直射至风轮边际,风轮微昏,且兼鼻燥、气热、赤溲、脉数、舌红,属心火侵肺。因血轮属心,心与小肠相表里,血轮赤丝色鲜,属心与小肠火邪炽盛,故兼见溲赤、舌红;火盛克金,肺金受邪,故血轮赤丝贯穿气轮直至风轮边际,且兼见鼻燥气热;根据五行生克原理,心肺二经火盛,势必侵犯肝经,因此风轮呈现微昏。所以此证为心火侵肺,有进而侵肝之势。
再如风轮赤丝如束,当责之于肝经,但掺入八廓辨证更为全面。如一缕赤丝由乾位侵及风轮,即可认为本证除肝经受邪外,肺和大肠二经亦均受邪。因此在治疗上于清肝之品中加入清肺泻大肠之品,疗效更为显著。
治疗内眼病,先生仍宗从肝肾论治的五轮古训,但亦有创新见解。先生提出“以黄仁纹理变化为凭”“黄仁纹理亦称神光,如日月之芒光,清晰可见,直射无曲。若浑而不清,多为肝经风热上攻;神光弯曲不舒,为胆阳不振;神光(一条或数条)被一条横纹堵截,称神光受截,此为肾气受损;黄仁形如菜碟,越靠近瞳神越往后凹者,称神光内沉,为心气不足所致;黄仁形如覆杯,越靠近瞳神越往前突者,称黄仁前突,属阴虚火旺;神光缩短或细弱是肝血不足。”(《证治·五轮和常见症状的辨证》)
先生在没有条件进行眼底观察的情况下凭借神光的观察方法,对很多内眼病治疗取得显著的疗效,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现在我们在进行眼底观察的同时,结合神光的观察,对内眼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全面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