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治疗的准绳
陈修园云:“眼目一症……于实症则曰风、曰火,于虚症则曰肝血少、曰肾水衰,言之亲切有味,而施治则毫无少效。”这种批评虽未免过头,却也道出了眼科治疗上的公式化弊端。陈师有鉴于此,在眼科六经中大量吸取了仲景六经治疗学的精髓及其系统的理法方药,有效地促进了眼科治疗的完善与发展。
陈师《法要》本仲景分经论治之法,对外感性眼病以扶正祛邪为主,重在六经表里标本之辨,内伤性眼病以调理阴阳为主,重在五脏虚实寒热之辨,既有丰富的方法,又有明确的原则。如目暴病太阳,白珠血丝淡红,畏光甚,无眵,两眉头痛者,为表实,宜用麻黄汤解太阳之表;若其人脉沉紧,则病涉少阴,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兼固少阴之里。又如少阳目病而见胞肿难开(内涉太阴)、眵多而稀(外兼太阳),泪如淡血(少阳火热上逼厥阴络血妄行),仍本小柴胡汤化裁,这是“枢少阳”即所以“开”太阳、太阴之法,也是“少阳从本”“厥阴从中见”之治。至于五风内障虚证用驻景丸加减方补之,实证用陈氏息风丸泻之,风轮起翳属里虚寒者用吴茱萸汤温之,属里实热者用石决明散清之,亦皆体现出严谨法度。
1.治随证转,活泼圆通 伤寒六经治法既有严格的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仲景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即示人以随机应变之法,这一特点在《法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太阳目病桂枝证(白珠红赤、鼻鸣、脉浮、微恶风),服汤不解,邪热内陷于肌肉之间(两睑红肿硬痛、结眵干黄),当用桂枝二越蝉一汤兼清其里;如阳邪内窜,将成里实(小便黄、大便结、胃满),则应用太阴治法,于桂枝汤中加大黄;如其人嗜酒、素体阳盛,则当以葛根芩连汤取代桂枝汤;如其人肾虚,则表邪易于窜入少阴而致风轮起灰白翳膜遮盖瞳神,又应在桂枝汤中加附子、海螵蛸温化退翳;若久病不愈,转为里虚(不畏光、无眵、鼻不阻、脉不浮、头不痛,而白珠血丝不退,小便短黄或短涩),则须以小建中汤固中而化太阳之气。其随证变法之妙,往往如此。
2.经方治目,别具一格 由于六经理法方药一线贯连,陈师临证常运用仲景方治疗目疾,多能应手取效,尤其某些危难重症,往往非仲景方不可挽回。《法要》全书所载八十余方中,属于经方及其加减者竟占一半,足见其运用之广。仲景之方不仅结构严谨,组合精当,力专效宏,而且由于“伤寒为法,法在救阳”,其温燥除寒方药引入眼科领域,足以纠寒凉泻火之所偏,而补眼科专方之未备,令人耳目一新。
(王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