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内科基础,强调整体,综合论治

一、打好内科基础,强调整体,综合论治

廖老认为,无论从事何科专业,首先应注意打好中医内科的基础。因为中医分科有以大内科为主导的特点,其他专科在相当程度上要以中医内科为基础。从事中医眼科,需要以内科的辨证论治体系为基础,掌握好中医的整体观,在专科方面才能功底深厚、突出专长。廖老常常用她最崇拜的中医眼科名家陈达夫教授的例子来说明这一观点:陈达夫教授首先是一位内科名家,他读《伤寒》,用《伤寒》,最后发展《伤寒》,并结合中医眼科的特点和临床实际写成《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从而蜚声业界,成为中医眼科大家。廖老一再教育自己的学生要打好内科基础,支持门下弟子多拜内科名师,这充分显示了她为了中医眼科事业后继有人而摒除门户之见的博大胸襟。

其次,医学的发展要求精细的分工,临床各科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独立,在各自领域内向纵深拓展,独具特色的中医眼科亦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但是,这种分科并不意味着与其他学科的绝对分离。眼作为视觉器官,是机体的一部分,应统一于整个机体。不少眼病可引起全身症状,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绿风内障)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眶蜂窝组织炎(突起睛高)引起头痛、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相反,亦有全身疾病引起眼病者,如风湿病引起虹膜睫状体炎(瞳神紧小、瞳神干缺),高血压引起眼底出血,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消渴目病)等。对于一个眼病患者来说,可能是独立的眼病,或是眼病及其所致的全身病,或是全身病及其所致的眼病,或是同时存在不相干的眼病及全身病等。在如此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应以整体观为出发点,全面观察,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疗方案。其他科的医生对眼科亦应该有所了解,因心血管、内分泌、血液等系统的疾病,以及颅脑外伤、妊娠毒血症、小儿麻疹、脑炎与脑膜炎、脑肿瘤、梅毒、艾滋病、癔症等许多疾病,在眼部或可有一定的症状表现。故具备必要的眼科知识,对临床各科医生提高诊疗水平亦大有裨益。

再者,外治法为历代中医眼科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大多数外障眼病必须配合恰当的外治,方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某些眼疾仅点滴眼药而无须服用汤散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至于内障眼病,不少也强调配合外治方法,如绿风内障、瞳神紧小等,外治是不可缺少的治疗环节。又如圆翳内障(白内障)初起时可考虑局部点眼或内服药物,以助消散,而翳定障老时又必须用外治法中之手术解决等。

另外,眼与脏腑经络在生理病理上关系非常密切。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大多上走于头,集散于眼及眼的周围,不直接上走头面的经脉通过三阴三阳表里相合及旁支别络的交错联络,与眼之间亦有间接的联系,故针灸疗法也非常适用于眼科疾病。针灸治疗眼病适应证范围颇广,一般内障、外障、急症、慢性病多可运用,而且具有操作方便、费用低、疗效明显等特点,所以在眼科临床上还应提倡针灸疗法。

廖老还认为,眼科辨证方法与内科类似,通过四诊收集客观资料后,再以八纲、脏腑、病因等辨证方法进行分析归纳。但也有独特之处,如辨内障与外障、五轮辨证、八廓辨证、六经辨证等,这些专科特色是一代代中医眼科医家总结出来的,值得我们进一步继承发展。所以,我们在治疗眼病时要考虑专科特色,结合特色进行辨证与治疗。

综上所述,廖老临证时强调要将中医眼科独特理论指导下的眼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治疗眼病主张内治与外治相结合,针灸及综合疗法并举,方能取得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