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焦辨证理论对疾病辨证治疗的指导作用
三焦辨证源于《黄帝内经》《难经》,发展于温病学派,完善于清代吴鞠通。它作为温病辨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思路。
三焦辨证用于确定病位、病性和证候类型,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预测疾病的发展方向,具有独特的治疗思路。其病位明确、病机具体、证候表现典型,能揭示内在病变的本质,提出切实有效的治则治法。
三焦辨证纲领有三方面含义:一是辨病变部位和脏腑,即在上焦属心肺,在中焦属脾胃,在下焦属肝肾。二是辨证候性质,在上焦为表热证,在中焦为里热证,在下焦为里虚证。三是辨病程和病势,上焦温病为温病初期,病势轻浅,不治可传中焦;中焦温病为温病中期,是正邪相争的极期,不治可传下焦;下焦温病为温病晚期,正邪相争的最后阶段,正气已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