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辨治思路
20世纪90年代初期,应用黄连素降血糖比较盛行。对于血糖偏高的患者,高老师也建议加用黄连素控制血糖,对部分患者确实有效,并且简便价廉。但在临床应用中部分患者出现大便溏或腹胀、腹泻,提示黄连性味苦寒,此类患者脾肾阳气虚弱,不能耐受而出现腹泻症状。同样,采用肉桂单味煎水或肉桂胶囊可帮助患者降血糖,而有的患者在血糖控制较好的同时出现失眠、烦渴、便秘等热性症状,此乃肉桂辛热导致该部分患者阴虚火旺。黄连、肉桂的应用只是对病或对症,而非辨证治疗,所以不同体质的患者常会出现不能接受的不良反应。将二药合并使用,黄连、肉桂一寒一热,一清一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正好切中糖尿病和DR患者久病及肾、阴损及阳、虚实夹杂、寒热交错的证候特点,是将交泰丸应用于临床的最好体现,同时也发现心肾不交是DR的病机之一。著名中医赵金铎也认为,消渴并非纯寒或纯热,纯虚或纯实,常常是虚实夹杂、寒热并见,不能刻板地按上、中、下三消划分,辨证论治必活,或清多于补,或补多于清,或清补之法并行,才能切中消渴之病机。
黄连和肉桂结合(交泰丸)防治糖尿病和DR的作用在我们前期实验研究中也得到了证明。交泰丸浸膏能够有效抑制链脲佐菌素(STZ)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减轻无细胞毛细血管的形成,从而抑制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交泰丸还能够改善STZ性糖尿病大鼠的一般状况,延缓或阻止白内障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STZ性糖尿病大鼠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病理改变。
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密蒙花方能降低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全身及局部症状,为临床治疗视网膜血管病变提供了实验依据。高老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总结认为,心肾不交、心火上亢扰目也是DR的重要病机之一,由此总结出防治早期DR的密蒙花方(由密蒙花、黄芪、女贞子、黄连、肉桂等组成),临床观察了大量病例,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视力有提高,眼底出血和渗出有吸收,全身症状也明显改善。许多患者经过多年观察,病情稳定,延缓和阻止了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