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术特点

一、学术特点

1.中西结合,取长补短 殷师认为中医眼科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历代眼科医家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遗产,应当努力发掘继承并发扬光大。但是,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古人缺乏必要的眼科检查仪器,只能凭肉眼观察,故无法窥清内眼,对外眼的描述亦较为粗略,使人们对眼病认识的深度与广度受到限制,亦严重影响了中医眼科学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借鉴现代西医学的检查设备与诊疗手段,以促进中医眼科学的发展。殷师熟练地将现代西医检查设备与方法用于中医眼科临床,为中医辨证服务,在治疗上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局部配合必要的西药制剂,中西结合,取长补短,提高诊疗水平。

2.眼体合参,综合辨证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眼虽是局部器官,但与全身有着密切联系,故整体辨证在眼科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眼科辨证又有其自身的特性,不完全同于内科。临床上有不少人目症明显,而全身无症可辨,因此亦不能只重整体而忽略局部。殷师认为眼科辨证应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目症与全身症状相结合,眼科检查与舌象、脉象相结合,多层次分析,综合辨证,才能定位定性,确定病证,提出合理的治法与方药,切不可偏执一方。

3.勤求古训,博采众家 殷师潜心钻研中医古籍,熟读四大经典及《原机启微》《审视瑶函》《目经大成》等眼科名著,古为今用,将古代名方广泛用于眼科临床。如用炙甘草汤治疗时复顽症,补中益气汤治疗正虚邪陷所致的花翳白陷,除风益损汤治疗眼外伤及术后反应,当归养荣汤治疗眉眶痛及黑睛云翳,四物五子汤治疗内障眼病等。殷师认为古代名方是历代医家经验的结晶,要深悟其旨,临床不要轻易删减或增补过多药物而使原方面目全非,影响疗效。其应用古方有的放矢,根据病情加减少量几味药,药方精炼,却每每取得良好疗效。

对于现代名老中医的经验,殷师虚心吸取,广泛采集,如运用韦氏逍遥散验方治疗青盲,运用陈氏驻景丸加减方治疗视瞻昏渺等多种内障眼病。

4.内外并治,尤重手术 殷师治疗眼病,不仅善于辨证论治,内服精药良方,而且亦注重外治,如局部熏洗、点眼、海螵蛸棒摩擦、结膜下注射、穴位注射、针刺、中药离子透入等,其认为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可直达病所,缩短病程,疗效更佳。

对于眼科手术,殷师认为并非西医所独有,中医眼科手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有白内障针拨术的记载。要发展中医眼科学,不仅要挖掘有效方药,亦要对传统中医眼科手术进行深入研究,继承并创新。殷师在临床上非常注重手术,尤擅长白内障针拨术,并创新环割加烙术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使千百人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