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典型病案
崔某,男,53岁。2006年10月27日初诊。左眼视物模糊伴黑影7日,糖尿病病史10余年。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12;双眼晶状体混浊;右眼底呈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瘤;左眼玻璃体混浊,眼底模糊,隐见视网膜少量散在出血灶,余窥不清。舌质红,苔薄腻,脉细数。中医诊断:视瞻昏渺(阴虚火旺型)。西医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混浊。治宜和营清热、凉血止血,予四妙勇安汤加减,药物组成:生地黄12g,当归12g,天花粉12g,金银花12g,蒲公英30g,赤芍药12g,丹参12g,牡丹皮12g,仙鹤草15g,儿茶12g,昆布6g,海藻6g,牛蒡子12g,黄芩9g,桑白皮12g,铁苋菜15g,海螵蛸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4剂。
2006年11月14日二诊:左眼视物模糊有好转,眼科检查示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6,双眼底呈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左眼底视盘水肿,动脉细,出血灶基本吸收,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舌质淡,苔薄有裂纹,脉细。于前方中加活血、温阳利水之品。药物组成:生地黄12g,当归12g,天花粉12g,金银花12g,蒲公英30g,赤芍药12g,丹参12g,牡丹皮12g,茯苓12g,车前子(包煎)14g,桂枝6g,白术9g,牡蛎(先煎)30g,14剂。
2006年11月28日三诊:左眼视物模糊明显好转,病情稳定,大便欠畅,舌质淡,苔薄,脉细。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8,左眼底视盘轻度水肿,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处方:生地黄12g,当归12g,天花粉12g,金银花12g,蒲公英30g,牛蒡子12g,黄芩9g,桑白皮12g,威灵仙12g,夏枯草12g,茯苓12g,泽泻12g,枸杞子12g,黄精12g,制大黄9g,丹参12g,牡丹皮12g,14剂。
2007年1月26日四诊:双眼视物模糊明显好转,左眼视物清,一般情况良好。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5+3,左眼视力0.8,左眼底视盘水肿减退,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舌质淡,苔薄,脉细。前方去威灵仙、夏枯草、牡丹皮,加葛根12g、桂枝6g、猪苓12g,15剂。嘱患者调节饮食,控制血糖,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随访10个月未复发。
按:本例属阴虚火旺型。阴虚火旺,灼伤目络,血溢络外而致出血。急则治其标,故治宜和营清热、凉血止血。方中生地黄、天花粉滋阴清热;当归补血和血;金银花、蒲公英、黄芩、牛蒡子清热解毒;赤芍药、牡丹皮清热凉血;铁苋菜清热解毒止血;仙鹤草、儿茶、海螵蛸收敛止血;海藻、昆布软坚散结。继而酌情加入活血止血之品,如丹参、三七、生蒲黄等,有助于防止机化的形成。不可妄投滥用止血剂,否则引起瘀血宿滞,导致关门留寇。对于有视网膜糖尿病性水肿者,邹老师认为水为阴邪,故致力于温阳利水法,故随后复诊中加入桂枝、泽泻、白术、车前子、猪苓、茯苓等。
根据长期的临床体会,邹老师认为和营清热法具有防范新生血管型青光眼、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作用。临床上若见突发性的玻璃体混浊,当以急性的眼底出血来治疗,效果颇佳。
(朱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