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失调、升降失常是本病渗液的常见病机
2025年08月10日
三、肝脾失调、升降失常是本病渗液的常见病机
肝属木,脾属土,肝木最易乘克脾土,脾虚者易受侮,脾不虚者则不会出现,但年老之人脾虚者常有之。脾胃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失调则运化紊乱,清者不升或升之不及,浊者不降或反而上升,出现浊者不能代谢,清者不能贮藏,清浊乱于清窍表现为黄斑部渗液或渗出物长期滞留,或反复渗液,或出血吸收后遗留渗出物,多见于体质肥胖、血脂偏高、饮食乏味、大便失调之年老患者。治疗应以疏肝健脾、和胃化湿为主,兼以除痰化瘀。李教授常以自拟疏肝健脾利湿方治疗,药物组成为:柴胡、白芍、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车前子、昆布、海藻、陈皮、山楂、丹参、益母草、葛根。
病案:周某,男,70岁,退休教师。右眼视力减退、视物变形1个月,于2002年11月10日就诊。视力:右眼0.3,左眼0.6。眼外(-),眼压正常,扩瞳查双眼眼底双晶状体皮质锯齿状白色混浊。双眼黄斑部结构不清,中心凹反光不见,右眼黄斑部有轻度水肿。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后期可见荧光增强,未见荧光明显渗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稍弱。诊断为老年黄斑湿性变性(新生血管隐匿型)(右),老年早期白内障。用上方1个月,先后三诊,黄斑部渗液基本消失,视力提高至0.6。续服滋阴明目丸3个月,以巩固疗效。
总之,对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中医药治疗,李教授强调必须遵循辨证论治原则,采取辨病与辨证结合、全身与局部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证型与分期结合的方法,用药才能切合病机。对于黄斑部已经结成瘢痕者,治疗难以奏效。如又有反复出血者,可按上述方法治疗。另外,戒烟忌酒、饮食清淡、珍惜目力、避免强光刺激、少看电影电视、心情豁达舒畅等保健措施亦不可忽略。
(李波、魏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