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讨论

五、讨论

西医学认为,闪辉性暗点的发作是由于支配血管的运动神经不稳定所致,尤其在5-羟色胺发生代谢紊乱后血中的含量骤降时最易发生。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恼怒或精神紧张后而诱发。依据其发作时的症状,颇类似中医学中的“目黑候”“目眩候”“左右偏头风症”等。《诸病源候论·目黑候》说:“目黑者,肝虚故也。目是脏腑之精华,肝之外候,而肝藏血,脏腑虚损,血气不足,故肝虚不能荣于目,致精彩不分明,故目黑。”《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中医学认为“寒主收引”“肝受血而能视”,因肝血不足,加之寒邪侵袭、恼怒或精神紧张,使得脉络收缩痉挛,目得不到血的荣养,故发生眼前闪光、视物昏花、视野缺损、头痛等症状。说明血虚及寒邪客于体内而使“小络”拘急痉挛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笔者从此点出发,创制疏肝活络解痉汤,治疗本病获得满意疗效。本方偏于辛温,其主要功能为疏肝解郁、养血活血。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川芎配香附行血而理血中之气,再配以当归、白芍则养血止痛之效果尤佳,丹参、益母草、鸡血藤、钩藤活血化瘀、解痉通络,赤芍、菊花清肝养阴,磁石滋肾而潜降,白芷清上而散风,配甘草缓急止疼痛。且本方多属辛温之品,可以驱逐寒邪、解除血管痉挛而达止痛之目的,既可治标,又可治本,故能在治疗本病时获得良效。

(石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