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中医病机

一、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中医病机

按统一标准对本病患者进行病因病机分析,以中医证候群的50个中医临床指标,对121例AMD患者与98名健康人作对照观察,并对172例AMD242只眼的眼底病变作分期辨证规律研究。根据统计分析结果,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本病主要因年老体弱、脏气虚衰所致,其中脾气虚为早期发病的主要因素。本病早期的特征——黄斑部玻璃膜疣属痰湿所致,无论是软疣或是硬疣,本质以虚为多,其成因在于年老体衰,脾气虚衰,脾失健运,升清降浊之职失司;或肾气衰而致津液不得敷布,反聚而成湿,湿浊潴留,酿而成痰。按照中医理论,机体衰老除与脏腑精气虚衰有关外,与饮食失调、七情损伤、摄生无方等所致的血瘀、痰浊等实邪亦有关。“痰瘀同源”,痰湿与血瘀均属病理产物,气虚血行不畅,精血不循常道,痰瘀可聚积于黄斑部。因此,玻璃膜疣的形成除主要与气虚有关外,亦可因虚实夹杂所致。水湿泛滥,痰湿积聚,可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神经上皮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以虚证居多,但当新生血管形成及出血,导致出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神经上皮脱离,甚至玻璃体积血时,则以实证为突出表现,此乃湿郁日久化火或肝郁日久化火,灼伤血络所致。此外,脾虚不能统血、肝虚不藏血、心虚不养血亦可致血不循常道溢于脉外而成瘀,痰瘀互结更加重病情,使眼底出现反复性渗出、出血、新生血管和瘢痕形成等,致使本病中后期出现痰湿、肝郁、血瘀等实证表现,但因其本质是气虚,故此实为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之证。

而以本病的病理改变为分期依据的辨证分析中,统计资料显示,早期以虚证表现为主,但除舌脉象以外却很少有自觉症状;中后期则夹湿、夹痰、夹瘀,以实证表现为主,出现较明显的临床症状;病至晚期,邪实渐退,或邪正交争,两败俱伤,邪退正亦虚,则本虚的实质可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