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验专长

二、经验专长

1.善用温药 目窍至高,火性上炎,故目病以火热证居多,眼科临床用药多投寒凉而少用温药。殷师积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目病有热亦有寒,不可不辨寒热而滥用寒凉之剂。对于火热所致之目病,固然当“热者寒之”,但对寒邪所致之目病,则宜“寒者温之”。

殷师常用八味大发散(麻黄、细辛、羌活、防风、白芷、藁本、蔓荆子、川芎)治疗风寒犯目之黑睛星翳,或邪退翳定之黑睛宿翳。虽然此方辛温燥烈,令人生畏,但若辨证准确,往往疗效显著。对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之聚星障,全身无热象者,亦可用此方辛温散邪、退翳明目。若因气虚不能固表,感受外邪所致之目病,殷师常合用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祛风散邪。

即使是火热目病,殷师在寒凉泻火的同时,亦常佐用温药。如对肝火上炎所致聚星障、花翳白陷、混睛障,除主用龙胆草、黄芩、栀子等清肝泻火外,常佐以羌活、防风祛风退翳。对于肝胆火炽、风火攻目所致绿风内障,除主用凉肝息风、清泻肝胆之品外,常佐以细辛搜风通络止痛。在寒凉剂中佐以少量温药,一方面可防止寒凉太过而损伤脾胃,另一方面可增强散邪退翳止痛之功。

2.妙用大黄 大黄为将军之官,有攻积导滞、清热泻火、凉血散瘀之功。殷师在临床上常妙用大黄,治疗多种急重眼病,屡获奇效。对于邪热内结、阳明腑实所致之目赤肿痛、黑睛溃烂、黄液上冲、瞳神紧小、绿风内障等眼病,均可在泻火解毒方中重用大黄,以通腑泄热、釜底抽薪,甚者可配合玄明粉、枳壳、厚朴,以增强通里攻下之功。腑气通,邪热除,则目病得解。

若火热之邪所致目病用常规清热泻火之剂疗效不显著,即使不兼阳明腑实证,亦可佐用大黄导热下行。至于绿风内障、青风内障,在其发作时,无论大便是否秘结,均可在辨证的基础上酌加大黄及利水之品,通利两腑,导邪外出,可使疗效倍增。

若因血热相搏、目络瘀滞所致之赤丝虬脉、火疳、椒疮、睑内颗粒累累等病,可在祛风清热、活血通络的方药中酌加大黄凉血散瘀。对于撞击伤目所致之胞睑瘀紫疼痛,可用除风益损汤(防风、前胡、藁本、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酌加大黄、玄胡索、田三七等祛风活血、祛瘀止痛。此时大黄当用酒炒,缓其泻下之力而增其活血祛瘀之功。

3.活用名方 四物汤为历代调血良方,广泛用于各科。因目为肝窍,“肝受血而能视”,故眼与血关系密切。殷师常以四物汤加羌活、防风、白芷等养血祛风,治疗肝血亏虚、风邪外袭所致之目痒、眉眶疼痛、迎风流泪等症;合八味大发散发散退翳、养血明目,治疗黑睛宿翳;加夏枯草、制香附调肝养血,治疗肝郁血虚所致之视物昏花、目珠疼痛等症;加楮实子、枸杞、茺蔚子、菟丝子、覆盆子等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治疗肝肾亏虚所致之多种内障眼病。若属外伤性眼病出血及眼底血管阻塞性出血,常用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丹参、牛膝、枳壳、田三七等活血止血。

补中益气汤是益气健脾、升阳举陷之代表方,殷师在临证中亦非常注重脾胃,常以本方加葛根益气升阳,治疗脾虚气陷所致之上睑下垂;加枸杞、菊花养肝明目,治疗肝脾亏虚所致之视疲劳症;加石菖蒲、远志、五味子定志养心,治疗小儿近视与弱视;对于余邪未尽、正气亏虚所致之花翳白陷、黑睛溃口久不平复者,常以本方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托里解毒、扶正祛邪。

4.精于手术 殷师擅长白内障针拨术,其通过著名眼科专家唐由之的指点,技艺更精。对于年老多病而不宜用常规白内障手术者,用针拨术尤为适宜。该法切口较小,手术时间短,病人痛苦少,术后矫正视力好,深受病人欢迎,不少年逾八旬甚至九十高龄的白内障患者经过针拨术后重见光明。

蚕蚀性角膜溃疡是一种渐进性匐行性角膜溃疡,可最终毁坏整个角膜而导致失明,中西医对本病均较为棘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殷师通过多年探索,创新环割加烙术治疗本病20例21眼,全部治愈,经过4~17年远期追踪观察,无一例复发。该项成果于1994年7月通过江西省卫生厅鉴定,受到国内外中西医眼科专家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