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案举例

一、病案举例

病案1:患者某,男,50岁,2009年9月18日住院治疗。患者双睑睁开无力、阵发性痉挛5个月,后症状逐渐加重至眼周、口周不自主抽动,生气或劳累后加重。外院确诊为Meige综合征后多方治疗无明显疗效。症见双眼睑、口周阵发性痉挛,不能自控,精神集中时加重,偶感舌尖麻木,无眼红、眼痛、头痛、头晕等不适,纳食可,夜寐差,二便调,舌淡红,苔黄根部腻,脉弦滑。

高老师辨证为血虚生风、肝郁化火。治以益气升阳、疏肝解郁。处方:柴胡10g,当归10g,炒白术10g,茯神10g,炙甘草6g,牡丹皮10g,炒栀子10g,生黄芪50g,生晒参10g,黄柏10g,蔓荆子10g,炒白芍30g,升麻10g,葛根20g,全蝎6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7剂,每日1剂。眼睑痉挛明显减轻。原方加蜈蚣4条以增加祛风之功效,14剂,每日1剂。

症状继续好转,后因劳累病情反复,痉挛频率增加,面部症状加重,摇头弄舌,口水多,体力下降,眠差,有时盗汗。调整处方如下:柴胡10g,当归10g,炒白芍30g,生晒参6g(另泡),炒黄柏6g,生黄芪30g,蝉蜕15g,僵蚕15g,制附子3g,山茱萸15g,阿胶12g,姜黄10g,熟大黄6g,炒知母6g,仙鹤草30g。

又用7剂后症状明显好转,口周抽动、摇头弄舌及眼睑痉挛均减轻。继续服用14剂后症状基本消失而出院。8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眼睑痉挛及面部抽动无复发。

:患者为老年男性,双眼睑阵发性痉挛、口周不自主抽动,生气或劳累后加重,为肝郁脾虚之证。肝气郁结而化火则寐差;脾虚则清阳不升,阴血不能濡养肌肉,使眼周、口周痉挛;舌淡红、苔黄根部腻、脉弦滑为肝郁脾虚之象。用丹栀逍遥散清肝解郁,益气聪明汤升阳举陷。加全蝎、蜈蚣祛风;生龙骨、生牡蛎、茯神平肝潜阳、安神宁心。后患者因劳累而复发,治则重在补虚、清热、祛风、温通经络。用阿胶、山茱萸、仙鹤草以增加滋阴养血补肝肾之效;熟大黄、知母、黄柏、姜黄清热解毒、滋阴散结通络;附子温通,既有益火生土之功,又可防知母、黄柏等凉遏之弊;蝉蜕、僵蚕疏肝清热祛风。证治对应则显效。

病案2:患者某,男,45岁,干部,2010年5月10日初诊。患者双睑阵发性痉挛、嘴不自主抽动4个月,伴眼部干涩不爽。与人交谈及开会时加重,注意力转移时减轻。在西医院确诊后无有效治疗。纳眠及二便正常,稍有乏力,舌稍红,苔薄白,脉缓细。高老师辨证为气血亏虚,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不能濡养肌肉。治以益气升阳、养血通络。处方:生黄芪40g,党参10g,炙甘草10g,蔓荆子10g,川乌6g,炒黄柏10g,炒白芍30g,蜈蚣3条,全蝎6g,鸡血藤20g,升麻15g,炒栀子6g。7剂,每日1剂。二诊时症状明显改善。效不更方,仅加连翘10g,7剂,每日1剂。三诊时病情进一步好转,口周抽动基本消失,眼睑痉挛亦基本缓解。原方加蛇蜕3g,服7剂后痊愈。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情况稳定,无病情反复。

:患者因思虑重、饮食不节而伤脾,且中年男性肝火旺盛,肝乘脾土,脾虚气弱,气血不足,筋肉失养,故见睑面部肌肉弛张失常。舌稍红、苔薄白、脉缓细为气血亏虚之症。用益气聪明汤健脾和胃、平肝潜阳,加蜈蚣、全蝎、天麻止痉祛风;炒黄柏、炒栀子清热泻火解毒;川乌补火益土、温通经络;连翘清热散结;蛇蜕通络以加强祛风止痉作用,故得以痊愈。

比较以上两病例,前者肝脾同病致血虚生风、肝郁化火,后者为脾病为主使气血亏虚、清阳不升,均与脾虚有关,故用益气聪明汤为主方健脾益气升阳。根据症状组方,适当用清热药及祛风药,均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可见,脾虚中气不足、筋肉失养、弛张失调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治疗当从健脾益气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