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风药的认识与临床应用

二、对风药的认识与临床应用

1.对风药的认识 河间所倡玄府学说将“气门、鬼门、腠理、玄府”四者并论,“然玄府者,无物不有……尽皆有之,乃气出升降之道路门户也”。而风邪为百病之长,玄府是风邪易侵犯之处。因风为阳邪,上扰清阳之窍;风邪在脏应肝,而肝开窍于目。据此眼科应用风药比较广泛。用于内眼病时,着重用其宣通玄府,或用其来解玄府之郁闭。目前教科书中无开玄府类药,我们主要应用一些具有能散、能行、能通、可动特性的药物,以开玄府之闭,解玄府之郁。以上常用的药物无论辛温、辛凉,均有辛散的作用,以清郁散结、通利玄府。另外,在清热药和熄肝风药中,如夏枯草、谷精草、青葙子、金银花、白蒺藜、蒲公英、全蝎、钩藤、僵蚕等,具有疏肝解郁、清利玄府、启闭玄府之郁结的作用。在临床上如何应用这些药,也有证可辨。郁甚者用动物类或味重之品较多;郁而不甚者用启郁力较弱之品,关键是针对玄府学说中一个“郁”字。临床上按照这种理论治疗眼病收到了效果,从而证实了这种新认识的正确性。

东垣在《脾胃论》中多用柴胡、升麻升阳举陷,现临床屡用不鲜。东垣在《脾胃论》中强调“脾胃为气机枢纽”这一观点,用风药升发清阳,这也是李氏所创造,他多用羌活、防风。后人对他这样应用分析有三方面:风药助春夏之升浮;风药气味俱薄,深入肝肾所居下焦,又能出心肺所居之上焦,具有从阴引阳的作用;风可胜湿。我们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认为,风药生茂春时应肝气;风药可引发肝气之条达;风药具备开玄府、散郁结的功效。根据河间的玄府学说,东垣的“脾胃为气机枢纽”的理论,在河间辛凉散郁热法的基础上,取用东垣辛温升清阳之见,将这两种认识汇为一体,应用到眼科临床之中,主要解决病因病机中所存在的“郁”,从而使不少疑难病症得到治疗,如视神经萎缩、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玻璃体出血等,所用药物有防风、荆芥、木贼、蝉蜕、羌活、夏枯草、菊花、白蒺藜等,说明了该类药具有开玄府、散郁结的作用。

2.临床应用 在息风类药物中,石决明、珍珠母、牡蛎、龙骨等均是大养肝阴之品,并有解郁散结之效;全蝎也有散郁、启利玄府之功效,而且郁甚者常用。

在外眼病治疗中,因病因兼杂,常用清热、养阴、泻火等法,常用风药有羌活、防风、荆芥、麻黄、桂枝、前胡、独活、白芷、桑叶、薄荷、金银花、蒲公英、全蝎等,治疗眼睑、结膜、巩膜、角膜、虹膜的病症。

在内眼病治疗中,我们应用风药治疗内眼病均取其开玄府、散郁结之功效。如蝉蜕在教科书中列在辛凉解表药内,其功效为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用于肝经风热、目赤、目翳、多泪等。本品有疏肝经风热以退目翳之效,常与菊花、木贼等配伍,如蝉花散。所以有不少同仁据其理而用药,但临床收效甚微。但将其用于内眼病却每获效验。教科书所云:“目赤,目翳,多泪等证多是外眼病,类似西医学的结膜炎、角膜炎。”历代眼科先贤将“翳”字作解为外眼病,如凝脂翳、冰瑕翳、宿翳、天行赤眼暴翳等。而内眼病多以“障”论,如高风内障、如银内障、绿风内障等。成都中医学院编的《中医眼科学》外眼病中只有2处用了“障”字,而内眼病“五风内障”“圆翳内障”这两章共有27种是由“障”字命名的眼病。由此可见,“翳”多是指外眼病,“障”多是指内眼病。综观诸家应用蝉蜕多为治疗外眼病以退翳明目,我们则以蝉蜕治疗内障眼病取得良好效果,很少用来退翳。盖因蝉蜕为疏肝解郁、通利玄府之佳品,尤对玄府闭而不启、郁而不解、脉络失畅者,常用此药治之,以解郁而启闭玄府,疏通脉络,使气血津液上输于目,则目明矣。故以蝉蜕治疗多种眼底病,屡建功效。内障眼病常用风药如下:

治疗视网膜病变常用:木贼、蝉蜕、羌活、防风、菊花、柴胡、夏枯草、白蒺藜、石决明、珍珠母、生牡蛎等。

治疗视网膜出血或玻璃体出血常用:木贼、蝉蜕、夏枯草、防风、羌活、谷精草、夏枯草,多加血分药赤芍、丹参,或加三七粉。

治疗视神经萎缩常用:柴胡、升麻、防风、羌活、青葙子、麻黄等。或日久加桂枝、全蝎。

治疗视盘炎或球后视神经炎常用:防风、牡丹皮、木贼、蝉蜕、升麻、柴胡。

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常用:柴胡、升麻、羌活、防风、望月砂、夜明砂、水蛭。

治疗小儿皮质盲常用:柴胡、防风、全蝎、钩藤、石决明、升麻、蝉蜕、木贼等。

临床上在用风药治疗内眼病时总结出4条经验:第一,因虚而郁,要多用辛温之品以开通玄府,如加柴胡、升麻、羌活等。第二,病久者,要辛开和温开同用。第三,因郁玄府闭而不启时,多用辛凉药物,以开玄府之郁。第四,若是炎性眼底病,如视盘炎、球后视神经炎,治疗时多用辛凉或性凉的药物,如用丹栀逍遥散加木贼、蝉蜕、金银花、赤芍、丹参等,适用于发病的初期。

(张彬、刘怀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