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巩膜炎案

二、巩膜炎案

王某,男,65岁,2011年9月15日初诊。右眼发红、阵发性疼痛4年。患者2008年起右眼红、疼痛,在某西医院就诊,诊断为“右眼浅层巩膜炎”,予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百力特)点眼治疗,病情好转。2010年右眼巩膜炎复发,右眼暗红充血、疼痛,又点用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症状减轻,但时好时坏。现右眼红,略痛,口干,眠差,舌红少苔,脉细。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0.8;眼压右眼22mmHg、左眼20mmHg;右眼颞侧球结膜深层充血,有触痛,未见结节隆起。诊断:右眼火疳(右眼浅层巩膜炎)。证属肝肺风热,久病阴虚。治以清泻肝肺之火,兼养肺阴。处方:桑白皮10g,地骨皮10g,夏枯草15g,连翘15g,赤芍15g,牡丹皮15g,黄芩10g,北沙参10g,麦冬10g,密蒙花10g。日1剂,水煎服。15剂后已无疼痛,局部无压痛,口干好转。此后两次复诊,病情稳定。

:巩膜炎中医属“火疳”,本病病程缓慢,易反复发作。吾师认为,巩膜炎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心、肺、肝经火邪夹风,脉络瘀阻,久而兼虚。本例病情反复,系肝肺热邪伤阴化火,故出现口干、便干、舌红;热久必瘀,脉络瘀阻,故白睛紫暗,目珠疼痛。治疗上以清泻肝肺火热为本,兼活血化瘀以止痛。方用桑白皮、黄芩清肺热,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麦冬、北沙参养阴生津。诸药合用使邪热除,瘀血消,阴虚无,故诸症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