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与补泻特性

二、性味归经与补泻特性

风药味多辛,“辛甘发散为阳”,性升散走窜。发散类风药走表上行,多归肺、膀胱、肝经,特别适用于治疗头面上焦病变。所谓“高巅之上,唯风可到”。目为肝窍,与外界直接相通;肝属木风,而风为百病之长,同气相求,因此风邪是眼科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风药体轻,善升浮上行,所谓“辛甘无降”,最擅入目而治眼病。风药也具有升降双重性,《本草逢源》谓:“按二胡同为风药,但柴胡主升,前胡主降。”而药物升降又与剂量有关,如柴胡小剂量升阳,大剂沉降;蝉衣小剂量祛风退翳,重用则利小便,这些特性有助于临床配伍用药。

尽管存在功效差异,但各类风药的主要作用在于祛邪,属“其实者,散而泻之”的范畴。与此同时,风药宣通灵动的作用特点,使其在临床又可作补药之用。风药不仅能畅达气血而使补益作用明显增效,还能消除纯用滋补的诸多弊端。李东垣曰:“参术补脾,非防风、白芷以引导之,则补药之力不能到。”因此,风药与补益类药物配伍能够为补药疏通道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