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由之在眼科运用黄芪的经验
我在跟师学习期间,发现唐由之国医大师几乎方方不离黄芪。我百思不得其解,后经唐老点拨,遂茅塞顿开。现将唐由之老师运用黄芪的心得做如下总结。
黄芪作为补气药的一种,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黄芪的合理应用能够鼓舞人体正气,一方面能预防眼病的发生,另一方面有利于驱邪外达。因此,唐老在治疗眼病时尤爱用黄芪。
他认为黄芪补肺脾、益气之力不让诸参。若患者有全身乏力、精神疲倦症状时,黄芪与党参配伍则补气之力大增;若平时爱出汗、易感冒,黄芪配防风、白术则御外功能齐备;对于那些眼底变性疾病、萎缩性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脉络膜萎缩等,导致眼底视神经颜色较淡、视网膜血管变细、出现脉络膜萎缩斑等改变的患者,黄芪配当归则补气养血之力明显。根据全身和眼部的表现,灵活选用合适的药物与黄芪配合应用,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唐老还认为,眼居高位,易受邪侵,非轻清上扬之品引导药物则不容易到达病所。而黄芪在补气的同时有升阳之功,能载药上行,促进药物发挥作用。因此,在治疗外障眼病如结膜炎、角膜炎以及葡萄膜炎时,他常配合柴胡、薄荷、升麻等药应用;治疗内障眼病如后发性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时,则选用和柴胡、密蒙花等为伍。和这些药物联合应用,一方面可以明目退翳,希望能消退后囊的混浊或减少视网膜上的骨细胞样色素沉积;另一方面,考虑到治疗眼底疾病,特别是先天性遗传性或萎缩性疾病,多是以滋补肝肾药物为主,这些药物味多醇厚,性较滋腻,喜走中下焦,而不能上行头目,黄芪配合柴胡等能载药上行,起到引经报使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在炮制方面,黄芪分生黄芪和蜜炙黄芪两种。《审视瑶函》中云:“药之生熟,补泻在焉,利害存焉。盖生者性悍而味重,其攻也急,其性也刚,主乎泻。熟者性醇而味轻,其攻也缓,其性也柔,主乎补。”唐老对于先天性疾病、萎缩性疾病、退行性疾病以及虚损性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常选用炙黄芪以增补益之力;而对于一般的外障疾病或内障眼病实证者,常用生黄芪,取其药性平和、载药上行之效;若虚实间杂,亦可生、炙黄芪并用以增强疗效。
此外,黄芪药性平和,作为补气佳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此应用的目的也有调和诸药之意。
(周尚昆、唐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