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升清降浊论
《黄帝内经》有“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论述,这是指清阳与浊阴的升降规律。清阳在目窍,《审视瑶函》称为“目中往来生用之气”,这种生用之气是营养眼部各组织、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营养物质。如清气不升则可致眼部各种气虚之证,在眼睑可见眼睑下垂,升举无力;在角膜可致溃疡陷下,日久不敛;在眼底可致视神经苍白萎缩、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等。清气不升主要责之脾胃,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说:“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凡清气不升之证法当健脾升清。李传课教授在健脾益气药中常伍少量降浊药,如治疗重症肌无力眼睑型时,常在补中益气汤中加少量枳壳以降浊;在治疗眼底退行性病变时常加少量车前子或茯苓以降浊。降浊的目的是为了升清,所谓“浊者不降,清者则不升”即寓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