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三焦辨证对白塞综合征治则的研究

五、应用三焦辨证对白塞综合征治则的研究

清代吴鞠通对温病的脉、证、治均按三焦深加辨析,要求治上不犯中、治中不犯下,并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著名治则。对于内伤疾病的三焦辨证,其用意在于强调按脏腑辨别病位,按脏腑的体用不同选方用药。他在《医医病书·治内伤须辨明阴阳三焦论》中说:“必究上中下三焦所损何处,补上焦以清华灵空;补中焦以脾胃之体用各适其性,使阴阳和谐为要;补下焦之阴以收藏纳缩为要,补下焦之阳以流动充满为要……补上焦如鉴之空,补中焦如衡之平,补下焦如水之注。”可以看出,吴氏所创三焦辨证强调脏腑定位,不但在指导临床方面,而且在发展辨证论治方面都是很有意义的。

由此可见,在白塞综合征用药方面,上焦病症(多见眼前段炎症)多用药轻清,意在清上焦风热、湿热或作为引经之药引药上行。风湿热轻证多用蔓荆子、密蒙花、柴胡、木贼、蝉蜕、菊花、夏枯草、草决明、金银花、桑叶、连翘、杏仁等。风湿热偏重者用龙胆草、板蓝根、青葙子、牛蒡子、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石膏、栀子、黄芩等。热入营血者当以生地黄、犀角、生蒲黄、白芍、墨旱莲、栀子炭、侧柏叶、白茅根清热凉血,仙鹤草、白及、白蔹、棕榈炭收敛止血,丹参、牡丹皮、三七、茺蔚子、郁金、桃仁、地龙凉血散血。气虚者可酌用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摄血;病久痰湿阻滞经络者酌加贝母、枳实、陈皮等软坚散结之品。

中焦病症应清热除湿,热重者用黄芩、黄连、石膏、知母清热,湿重者用陈皮、厚朴、滑石、车前子、泽泻、茵陈、白豆蔻、藿香化湿,湿热并重者二者兼用。可酌用大黄、芒硝泻下湿热通便;健脾燥湿多用白术、茯苓、山药、砂仁、薏苡仁;温阳利湿须慎用附子、生姜。化湿的同时当注意行气利水,可酌用枳壳、砂仁等品,并注意应用芍药防利水伤阴。

下焦肝胆火炽者用栀子、柴胡、龙胆草、黄柏清肝胆及下焦之火;车前子、木通、滑石、猪苓清热利湿。后期肝肾阴虚火旺者用生地黄、麦冬、地骨皮、沙参、玄参滋阴降火,菟丝子、女贞子、楮实子、枸杞子、五味子、当归益精血、补肝肾;肾阳虚者酌加肉桂、山茱萸、熟地黄、杜仲温补肾阳。

综上所述,白塞综合征累及多脏腑器官,病情复杂,变化多端,病程较长,治疗困难。三焦辨证以其特殊的辨证思维方法,在指导白塞综合征的辨证治疗方面有着特殊的临床意义。我们当继续深入探索经典理论,灵活运用,以求白塞综合征的治疗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詹宇坚、王慧娟、刘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