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阻塞及血管瘤

三、血管阻塞及血管瘤

视网膜血管阻塞及血管瘤属中医学“络脉瘀阻”的范畴,包括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或静脉阻塞,视网膜微血管瘤,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迟缓、中央动脉-静脉充盈时间延长、视网膜血管或视盘荧光充盈不良、视网膜或脉络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微血管瘤处呈强荧光等。

中医学认为,络脉瘀阻有因气、因血、因风、因痰之不同。血管阻塞的病变过程包括瘀血、缺血、水肿、出血、渗出、组织增生、变性等病理改变,这些改变可先后出现,或交叉出现,或反复出现,在辨证时难以将其截然分开,可根据不同表现按阶段用药。因此,凡血管阻塞早期当以治标为先,不论患者体质如何,首当活血通络,宜用醒脑静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兼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桃仁、赤芍、红花、川芎、老葱、生姜、红枣、麝香、地龙干、水蛭),以活血通窍,使血脉迅速复通,视功能得以康复。如视网膜动脉痉挛或明显狭窄者,宜兼用益气通阳、芳香通窍之品,以助缓解,可重用黄芪,选加薤白、路路通、丝瓜络、石菖蒲等。若兼水肿、渗出明显者,宜兼用利水渗湿之品,如泽泻、瞿麦、木通、茯苓、车前子、琥珀末等,以利水消肿,促其吸收。若病情稳定,视力有所提高时,可去麝香,选加三棱、莪术、刘寄奴、丝瓜络、络石藤等祛瘀散结通络药物;或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如属血虚者,则重用川芎、当归,酌加黄芪以助行血通络;若偏气虚者,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眼底视网膜血管阻塞,尤其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者,往往发病不久即继发视神经萎缩,虽经多种方法全力抢救视力,多数收效甚微,或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后期出现视网膜缺血区。但只要患眼仍有光感视力,也不能认为复明无望而放弃治疗,临床上常有视网膜静脉或动脉完全缺血者可能仍存在着非检眼镜能看见、极细如丝、在血管内非常缓慢流动着的血流,因而推测患者仍有复明的希望。也可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了解视网膜血管充盈形态,以指导临床治疗。

总之,眼底血证病因病机复杂,治疗用药变化多,若能掌握气与血、止与行、血与痰等的辩证关系,用药得当,常能获得较好疗效。因此,治疗时应注意适当运用凉血止血法,药到即止,以免过用寒凉而引起寒凝气滞,影响瘀血吸收;使用止血药的同时须配伍活血祛瘀之品,使血止而不留瘀;使用活血祛瘀药物时,须配伍阿胶、何首乌、鸡血藤、黄精、桑寄生等补血之品,使祛瘀不耗血;同时要在应用活血祛瘀法时注意配伍理气药物,以助瘀血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