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干眼案
邓某,女,49岁,2011年10月27日初诊。双眼干涩不适,间断发作6年。患者6年间双眼干涩、异物感,曾多次就诊,诊断为干眼,长期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疗效不明显。现眼干涩、异物感,口干咽燥,烦躁易怒,眠差,舌暗红干燥苔薄,脉细。视力右1.0、左1.0;眼压右16.1mmHg、左14.5mmHg;SchirmerⅠ试验:右眼5mm,左眼4mm;BUT≤5秒;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眼前节(-),眼底正常。诊断:白涩症(干眼),证属肝肾阴虚兼有肺热。治法:滋阴清热,养肝明目。方用桑菊增液汤加减,处方:生地黄15g,麦冬10g,天冬10g,石斛10g,北沙参15g,天花粉10g,枸杞子10g,桑叶10g,菊花10g,百合15g,远志10g,炒枣仁20g。并配合局部滴用不含防腐剂的玻璃酸钠滴眼液。服药14剂后症状明显减轻;随诊在原方基础上据症加减,并随症状减轻嘱隔日1剂,每周3剂。病情至今一直稳定,未再加重。
按:干眼中医认为属于“白涩症”,《眼科大全》谓本病“目珠外,神水枯涩而不润泽”“睛不清而珠不莹润”,指出了本病的特点。肝开窍于目,泪为肝之源,肝肾同源,肾为水之下源,肺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湿,因此本病的脏腑病机与肺、肝、肾、脾关系密切。韦老师根据多年治疗干眼的临床经验拟定桑菊增液汤,方中桑叶具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之功效;菊花可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生地黄既能滋阴补肾又能清热凉血;百合滋阴润肺、清心除烦;远志、炒枣仁宁心安神;麦冬、石斛、枸杞子、北沙参、天花粉具有滋阴清热、益胃生津、养肝明目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枸杞子中的胡萝卜素及石斛中的生物碱具有提高免疫力、解热镇痛、提高耐缺氧能力的功效,因此推测其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免疫功能,促进泪腺细胞及杯状细胞的分泌功能,从而增强泪膜的稳定性,并能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