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讨论

四、讨论

中医红障血分之病包括膜入水轮外障、花翳白陷、胬肉攀睛等。其病因是肺经积邪热毒,侵蚀肝经,乃金克木也。《证治准绳·钩割针烙》说:“花凡障若掩及风轮之重厚者虽可割……若红障血分之病割去者必须用烙定,否则不久复生。”《审视瑶函》中指出:“治当寻其源,浚其流。”“浚”宜作“深挖”理解。红障血分之病的源流究竟在何处?根据中医理论病变部位是指白睛,是在球结膜之下的筋膜组织,以及巩膜表层怒张血管。环周割除里层的来源,烙定赤脉的源流,使球结膜下组织被阻断在暴露的巩膜面以外,菲薄的球结膜与角膜缘长合延迟,是治愈蚕蚀性角膜溃疡的关键。手术时,球结膜与其下面的筋膜组织若分离不完善,重者复发,轻者胬肉攀睛。术后若球结膜下的筋膜组织在较短时间内超越缝线界区,眼病易复发。经治愈眼的球结膜下筋膜组织被阻止在离角膜缘4~5mm处,菲薄而透明的球结膜长在巩膜上,显得白睛更白,这也为翼状胬肉提示了治疗途径。

翼状胬肉与蚕蚀性角膜溃疡均属红障血分之病,病因是金克木,是球结膜下筋膜组织增生肥厚,向角膜侵蚀,前者是慢性的、良性的,病变起始局限在白睛的内外眦部;后者是急性的、恶性的,病变起始可在白睛任何部位。前者可行割烙术,后者必须行环割加烙术。环割加烙术后未发现青光眼及其他并发症,只有指环形溃疡的2只眼出现+2.00D的远视眼。

1867年Mooren首先报道该病,100多年来眼科学者把它列为顽疾,直到1987年才有较多的人认为是一种继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关于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治疗,1975年Brown提出切除溃疡周围结膜的方法。中西医对待蚕蚀性角膜溃疡治疗的方法可谓异曲同工、合辙逢源。

(殷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