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典型病案

五、典型病案

周某,女,30岁。2011年4月7日初诊。主诉左眼视物模糊2个月。2个月前左眼开始畏光流泪,视物模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角膜炎,经阿昔洛韦、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后畏光流泪症状已消失,但仍视物模糊,纳可,大便每日一行,舌中裂纹,苔薄白腻。近2年来曾多次发作角膜炎,一般感冒后即发作。眼部查:左眼视力0.06(自镜)。左眼睫状充血,下方尤甚,下方角膜浅层新生血管呈束状已越过瞳孔上缘,末端浸润。证属气虚血瘀,风热留恋。治宜平补气血,疏风清热。西医诊断:左眼束状角膜炎。中医诊断:左眼风轮赤豆。处方:柴胡6g,当归10g,赤芍药10g,白芍药10g,茯苓12g,荆芥6g,防风6g,蝉蜕6g,炒白术10g,鸡血藤10g,黄精10g,五味子5g,炙甘草3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服,服7剂。

2012年4月14日二诊,自觉视物较前清晰。眼部查:左眼视力0.2(自镜)。左眼睫状充血较前减轻,角膜浸润程度减轻,范围缩小。初诊方加丹参10g,继服14剂。

2012年4月28日三诊,自觉视物较前稍清晰。纳可,大便每日一行,月经来潮时血块较多。眼部查:左眼视力0.25(自镜)。左眼角膜混浊范围较前缩小,混浊范围向下减轻,末端角膜荧光染色(+)。二诊方去鸡血藤、黄精、五味子,加密蒙花6g、炙黄芪15g、枸杞子10g、丹参5g,继服14剂。

2012年5月26日四诊,患者自行停用中药已15天,期间曾感冒1次,眼病未复发。眼部查:左眼视力0.5(自镜)。结膜无充血,角膜混浊处基本光滑,境界清,新生血管大部分消失,仅中间一条达瞳孔下缘,顶部微粗糙,末端角膜荧光染色(-)。三诊方继服14剂,巩固疗效。后未再复诊,2个月后电话随访在当地医院检查视力稳定。

(孙化萍、洪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