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课辨治老年性黄斑变性经验

李传课辨治老年性黄斑变性经验

老年性黄斑变性为黄斑部视网膜的退行性病变,多见于老年人,50岁左右即可发病,也有早在45岁发病者,年龄越大则发病率越高。本病发病机制不明,常与年龄增大、视网膜色素上皮代谢功能衰退密切相关,有些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动脉硬化等老年性疾病。病之早期即见中心视力下降或伴视物变形,眼底可见较多玻璃膜疣,黄斑部结构不清、色素紊乱或脱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透见荧光,系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所致,临床上称为干性或萎缩型。如视网膜下出现黄斑部反复渗液、出血,最后机化而成为瘢痕,造成中心视力永久丧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见新生血管渗漏及出血引起的遮蔽荧光,临床上称为湿性或渗出型黄斑变性。

当前对于萎缩型无特殊治疗,对于渗出型主要是针对新生血管进行治疗。近几年有光动力疗法,但费用昂贵,难以被多数患者接受,有的需多次治疗才能封闭新生血管;有经瞳孔温热疗法,但复发率高;有激光治疗,但使用范围窄;有手术治疗,但操作难度大,难以普及,且效果又有争议。最主要的是这些方法都不是针对产生新生血管的病因进行治疗,故远期疗效不明,且又有复发者。因此,研究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方法仍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在古代医籍里没有此病名的记载,亦无对应的病症名,那么中医学怎样辨治黄斑变性呢?李传课教授认为,仍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辨证方法,全面搜集既往的、现在的、全身的、局部的、自觉的、他觉的各种证据,按照八纲、脏腑、病因等辨证方法进行辨证论治。其基本经验有以下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