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料与方法
2025年08月10日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共治疗25例25只眼,其中男15例、女10例,右眼14例、左眼11例。年龄50~78岁,平均62.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半天,最长12天,平均2.54天。门诊治疗9例,住院治疗16例。
本组病例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全部病例病变部位局限于三叉神经第1支分布区域的皮肤,包括上眼睑及颜面部皮肤。病变部位剧烈疼痛,皮肤潮红水肿,簇生多量透明小水疱,部分水疱破溃或溃烂浸淫,伴口干口苦,神疲体倦,舌红,苔黄厚或腻,脉弦或滑。
2.治疗方法
(1)中药组:①内服除湿汤加减:车前子10g,连翘10g,滑石30g(先煎),地肤子10g,枳壳10g,黄芩10g,黄连10g,茯苓30g,佩兰10g,蒲公英15g,绵茵陈20g,防风10g,每日1剂,用清水1000mL煎至250mL温服。如法药渣再服1次。加减法:疼痛明显者加丹参、羚羊角骨;水疱破溃者去车前子,加蛇床子;便秘加柏子仁。②清开灵注射液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③紫金锭、云南白药用凉开水调后敷于局部,每日3~4次。
(2)西药组:①口服螺旋霉素0.2g,维生素C0.2g,维生素B120mg,每日3次;疼痛剧烈者加托马西平片0.2g,每日2次。②聚肌胞注射液2mL,肌肉注射,每日2次。③局部皮肤涂无环鸟苷溶液,每日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