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眼病的传变因素

一、外感眼病的传变因素

外感眼病是否能引起传变,或以何种方式进行传变,与感邪的轻重、中邪的部位、机体的内在因素及外界的气候条件相关。

1.感邪的轻重 邪轻者可停留于眼的局部,不引起传变,如一般的外感风热眼;邪重者则易传变,体实者顺传到气分,体虚者可直入营血。

2.中邪的部位 邪客结膜,严重的结膜(属肺)炎可致眼睑(属脾胃)红肿;出现口渴、便结、舌红苔黄者,则是卫表之邪传入阳明气分的现象。又如严重的角膜炎,可由浅入深,甚至引起葡萄膜反应。若还出现头痛、口干口苦、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者,则认为是卫表之邪化热入里,出现肝热之证候。

3.与机体内在因素的关系

(1)素体偏热者:多为实热型(阳旺型)。机体内热较重者,感邪时极易化火传里,腐肉伤血,很快出现局部红肿痛热及全身火热证候。它以卫气营血的传变方式最为多见,一般多传到阳明气分即解,见于结膜炎、角膜炎等,阳明火热一清,邪气即退,病即可愈;有的则可波及血分而出现血管充血扩张及渗透性改变等,此时必须加血分药。虚热型为机体阴分不足而生内热者,感邪时易见虚中夹实现象,治疗时必须注意,因其本质为阴虚,而不是真正实热证。

(2)素体偏寒者:素体阳不足或内寒较盛者易感寒邪或湿邪,阴邪能直中三阴而入里(不一定到眼内,而是指邪客脏腑而言。如角膜溃疡也有三阴病),可出现脾湿、肾寒、肝寒等证候,故眼部有些炎症性病变用苦寒清热、甘寒除热的方法无效,反而用温药取胜。如角膜溃疡、视神经炎等,都可以出现这种现象。

(3)气血不足者:外邪易于入侵,症状虽轻,但不易痊愈,或时好时发。如一些多发性睑腺炎、慢性结膜炎、角膜炎等,都可以有这种类型,临床上以补气血为主,常可见效。

4.与气候的关系 气候炎热、干燥则偏阴不足者易感阳邪;气候潮湿、寒冷则偏阳不足者易感阴邪。因此辨证用药也必须与当时的气候情况结合起来,气候干燥要多考虑温热之邪,气候潮湿要多考虑寒湿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