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视神经炎病变过程的阶段性
根据急性视神经炎的病变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即以视力急剧下降、出现典型的眼底病变和视野、视觉电生理异常为主要特征的急性期;以病势得到控制,视力开始稳定或逐渐恢复为标志的康复期。认识本病病变过程的阶段性,对制订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并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急性期 主要表现为视力骤然下降,甚至失明,伴视野、视觉电生理异常,发生急性视盘炎的同时伴有典型的眼底改变,属急证重证。本病单一应用中药治疗难以控制病势,单一应用激素又常出现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应为治疗本病的最佳选择。中西药合用后既可发挥西药迅速控制炎症的长处,又可相应减少激素用量而减轻其不良反应;中药既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与西药产生协同作用而相应提高疗效,又能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激素不良反应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够实现治标与治本、辨证与辨病的统一。因此,应迅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挽救视功能。西药常用皮质类固醇以消除视神经的炎症,激素的应用要及时、足量,并视病情递减用量,直至维持量。此期多表现为实证热证,由于视盘水肿与轴浆流关系密切,轴浆流受阻导致神经轴突肿胀而产生视盘水肿。结合中医玄府学说,可以认为神经轴突肿胀是由于“郁热”,轴浆流的受阻则由于“瘀滞”。中医认为视神经属肝经,故本期多从肝论治,结合眼局部与全身证候,分别以清肝泄热、疏肝解郁、清热解毒为治法,常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柴胡疏肝散。此外,视盘毛细血管来自脉络膜循环系统,此血管系统的充血和瘀滞也是产生视盘水肿充血的主要因素,与中医气血失调和瘀滞的病理改变基本相似。所以无论哪类证型都应在处方中加入活血通络之品,如血蝎、茺蔚子、琥珀末、三七、川芎、丹参、泽兰、桃仁、红花之类,且用量要比常用量大。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认为,活血通络诸药可改善微循环、增加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的营养及耐缺氧能力,用于治疗视神经炎可以加速视神经周围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及消散,减轻视神经炎性水肿,迅速控制和缓解病情,遏止视功能的恶化,加速视力的恢复。
2.康复期 此时视功能的恶化已基本得到控制,视力开始逐渐恢复,激素的用量已逐步减至维持量,临床多表现为阴虚火旺、肝肾阴虚、气血亏损的证候。此期主要用中医辨证治疗,通过调补气、血、肝、肾,以助视神经病理损害组织的恢复。补气养血可以使“目得血而能视”,常用的方剂是八珍汤,若配以石菖蒲、麝香、丝瓜络、升麻等通络开窍明目之品,效果更佳。急性视神经炎病变过程易耗损肝肾之阴,因而康复期容易出现阴虚火旺、水不制火、虚火上扰的证候,顾护肝肾之阴在决定本病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康复期的治疗以滋阴降火为治法,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左归丸治疗,并可酌加墨旱莲、玄参、龟甲、麦冬等滋阴降火之品。一般认为具有补阴作用的中药在调节免疫、促进代谢和增强体质方面有独到效果。若为小儿热病伤阴者,可用养阴清肺汤或钩藤息风饮加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