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因辨证,分期论治

二、审因辨证,分期论治

张老认为,引起眼底出血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是很复杂的,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方面:①素体阴虚,加之不善保养,房室无节,使肾精亏损,百脉空虚,相火妄动,迫血上逆而害空窍,以致眼底出血。治法当以滋阴降火、凉血活血为主。②肝阴久亏,肝阳上亢,郁久而化火,热迫血溢,清窍被蔽。治法当以养阴清热、疏肝解郁为主。③后天失养,脾虚气弱,运化失职,脾失统血之能,血不循经,溢于络外,上攻眼目。治法当以健脾补气、引血归经为主。④眼底积血瘀久不化,阻塞经络气机,使脏腑精气不能上荣,目不还光。治法当以活血化瘀、理气养血为主。

在临床治疗上,张老认为根据眼底出血的不同阶段主要分为三期:

1.早期 视力突然下降,眼底出血较多,色泽鲜红,并兼见头痛、眼胀痛、神烦、口干舌燥、脉弦数、舌赤苔薄黄。证属肝经郁热,久而化火,迫血妄行。治宜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方用地骨皮饮加减(生地黄、赤芍、当归、川芎、牡丹皮、地骨皮、三七粉、焦芥穗、龙胆草)。如系暴怒伤肝而使肝失疏泄藏血之能,迫血溢出络外而致眼底出血者,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凉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香附、丹参、石决明治之。

张老认为,眼底出血早期虽应凉血止血,但须知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实不可过用寒凉而使瘀留,以免后期治疗变得困难。

2.中期 眼底旧有积血未消,又有新鲜出血,血量不多,血色亦暗,并有头痛眼胀、神疲、头昏、脉细数、舌质赤、苔少。证属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而迫血外溢。治宜滋阴降火、清肝活血,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知母、黄柏、茺蔚子、草决明、墨旱莲、青葙子、三七粉)。

张老指出,久病必虚而邪气尚盛是本期眼底出血的特点之一。由于正气已衰,虚实互见,故治疗时除遵上法外,尚可选加益气之药,以加强养血摄血之力。同时,在选用活血药时须谨慎从事,不可过用桃仁、红花之类,以免增加新鲜出血。

3.后期 眼底已未见新鲜出血,旧有出血色暗,瘀积不化,而头目仍胀痛,脉细、舌暗红。证属气阴两伤、瘀血内阻,治宜补气养血、祛瘀生新,方用加味桃红四物汤(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党参、炙黄芪、白术、青葙子、茺蔚子、枳壳)。

在本期治疗中,张老根据“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的道理,常选加理气之品,如香附、郁金、枳壳、橘红等,以加强活血祛瘀之效,达到邪气消除、正气恢复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