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4年4月~2005年6月收治黄斑前膜60例69只眼,其中男40例、女20例,多数单眼发病,双眼发病9例。年龄在50~65岁之间,平均年龄53.24岁,所有患者均有视物变形的症状,视力最低0.1,最高1.0,平均0.53。患者病因情况为:视网膜脱离术后14例(23.33%),眼外伤16例(26.67%),特发性黄斑前膜21例(35%),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例(6.67%),视网膜静脉周围炎3例(5%),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例(3.33%)。
2.检查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远视力及矫正视力。进行裂隙灯、检眼镜等常规检查,部分患者进行眼底彩照、FFA(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三面镜等特殊检查。
3.眼底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黄斑部视网膜前膜的形成。眼底镜下可见黄斑区结构欠清,呈银箔样反光,或以黄斑为中心的视网膜呈放射状皱缩,黄斑区小血管迂曲,黄斑中心凹移位。
4.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 黄斑区小血管迂曲,晚期由于视网膜的牵拉使血管屏障受损而有荧光素渗漏。颞侧上下血管弓靠拢,黄斑的环结构欠清。因色素上皮受损,可透见荧光。严重者在后期可见黄斑囊样水肿及有膜组织染色。
5.分期与分型
(1)分期:关于本病的临床分期,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最早Machemer根据病程分为4期,但各期的眼底改变描述得欠全面。以后Gass提出分3级:0级为透明膜,视网膜结构正常;1级为薄膜,视网膜内表面变形;2级为厚膜,视网膜出现全层皱褶,血管明显弯曲。根据其病理进展过程及临床观察,我们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其眼底表现分别为:早期黄斑前膜较薄,受累视网膜表面呈银箔样不规则反光,黄斑区小血管轻度迂曲,占43.33%;中期以黄斑为中心的视网膜呈放射状皱褶,黄斑区小血管迂曲扩张,占38.33%;晚期黄斑前膜增生变厚,形成灰白色不规则膜状或条索状,占18.33%。
(2)分型及治疗:根据全身见证和眼底表现分为以下三型:
①脾虚湿困型:眼底呈银箔样反光,黄斑区小血管轻度迂曲,中心凹光反射消失,或有黄斑区水肿。全身可见乏力倦怠,少气懒言,大便溏泄,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治以健脾除湿,化瘀散结。方选四君子汤(《和剂局方》)合消瘰丸(《和剂局方》)加减:太子参30g,白术10g,茯苓20g,甘草3g,玄参20g,夏枯草15g,牡蛎30g,浙贝母10g,鸡内金10g,山楂10g,苡仁30g,大豆黄卷30g。
②肝肾阴虚型:眼底可见黄斑部视网膜前膜增生呈放射状皱缩,黄斑区小血管迂曲,中心凹光反射消失,或见黄斑区可有板层裂孔的形成。全身可见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治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方选杞菊地黄丸(《医经》)合消瘰丸(《和剂局方》)加减:枸杞15g,菊花10g,山药30g,茯苓20g,泽泻10g,山茱萸10g,牡丹皮10g,夏枯草15g,牡蛎30g,浙贝母10g,鳖甲15g,三棱10g,莪术10g。
③痰瘀互结型:眼底可见黄斑前膜呈灰白色不规则膜状或条索状,可伴有固定皱褶及裂孔的形成。舌质紫暗、苔黄腻,脉细数。治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选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海藻玉壶散(《和剂局方》)加减:桃仁10g,红花5g,水蛭5g,丹参30g,海藻10g,昆布10g,青皮10g,陈皮10g,浙贝10g,鳖甲15g。